古人如何创作“自拍文案”
都说如今是“看脸”的时代,拜智能手机与社交媒体所赐,自拍文化已深入男女老少的日常生活。人类科技文明日新月异,但自我表达、自我欣赏的精神需求却古今无殊。在照相术诞生之前,古人已惯于用画像记录自己的神貌,称为“写小照”。
现代人发张自拍,都得精编文案以显示品位。古人费老大劲给自己画了肖像,也希望有首好诗来“补意”,彰显画中人的个性与风采。
从“自恋”到“自黑”
从中国肖像艺术诞生的时代起,题像诗就相伴而生,最早叫“画像赞”。但在好几个世纪里,这些“赞”既无情趣,也无人味儿,不是为了表达自我,意在进行道德教化。
我们能了解到的最早的题像诗爱好者,同样也是在唐诗史上开一时之风气者———白居易。白居易真是有点儿“自恋”,他三十六岁在长安做翰林学士时,请名画师李放为自己绘像,并题诗道:“我貌不自识,李放写我真。静观神与骨,合是山中人。”有点儿自命清高的意思。
十年之后,白居易重观此像,觉得自己老了很多,忍不住自我吐槽:“我昔三十六,写貌在丹青。我今四十六,衰悴卧江城。……
一照旧图画,无复昔仪形。形影默相顾,如弟对老兄。”不愧是现实主义大师,白描中带着一丝幽默,令人看不出他正在经历政治生涯最大的痛苦———因谗被贬江州。不过,在这首《题旧写真图》的末尾,他咬牙切齿地表示“所恨凌烟阁,不得画功名”,可见其人还是想做一番事业。
然而,又在政坛上跌打了十年,五十六岁的白居易彻底否定了四十六岁的白居易。他又找出这幅画像,题了一首《感旧写真》,这回绝口不提什么壮志了,表示还活着就已经挺好:“李放写我真,写来二十载。莫问真如何,画亦销光彩。朱颜与玄鬓,日夜改复改。无嗟貌遽非,且喜身犹在。”
一幅画像,三种心态,何其生动。
或辛酸或正经
到了宋代,士大夫阶层的存在感空前强烈,加上文化艺术的长足发展,凡有些身份地位的文人都爱请人画像。物我相对,百感交集,诗坛领袖们一发牢骚,自然造就了不少经典的题像诗。
苏轼写过一首《自题金山画像》,诗有名,给他作像的画家更有名———人称“宋画第一人”的李公麟。苏轼写这首诗时已经六十多岁了,经历三朝天子,遭遇三次被贬,漂泊小半辈子,终于遇赦还京。他从海南启程,途经镇江金山寺,见到寺中多年前李公麟为自己作的画像,慨然题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诗成落纸的一刻,距离苏轼生命的结束只有两个多月。伟大的诗人或许预感到了这一点,笔调苍凉地给自己“盖棺论定”。
同是被贬期间题像诗,苏门弟子黄庭坚的《写真自赞》也十分有味:“似僧有发,似俗无尘。作梦中梦,见身外身。”黄庭坚的性格、经历都颇类其师,但他也有独门能耐。一是半生学佛持戒,把题像诗写出了参禅心语的调调。二是能书善绘,不需要请画师,自己就能给自己画像,画完了还津津有味地题诗,真是一位北宋年间的“自拍达人”兼“自拍文案高手”。
(据《太原晚报》)
新闻推荐
新华社乌鲁木齐9月13日电第九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工作总结表彰大会12日17时在乌鲁木齐召开,182名援疆工作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