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郭才宝摸透焊枪、焊条“脾气”,练就“听音辨物”绝活 “免检”焊匠的“最强大脑”

安徽工人日报 2020-09-14 02:24 大字

今年53岁的浙江工匠郭才宝是安吉人,1985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湖州炜业锅炉容器制造公司从事焊接科技相关工作,是个不折不扣的焊接技术控。

“看过‘最强大脑’节目吧,郭主任也可以去亮亮相。”在公司车间,说起郭才宝,他的同事笑着向记者“报料”。原来,郭才宝有一手“听音辨物”的绝活——只要听听焊接时发出的声响,就知道焊接的电压和电流是否匹配。

说起来轻描淡写,但能做到这一步绝非易事。一个焊工能熟练掌握5种以上焊接方式,可算得上焊接大师。而郭才宝不仅掌握了大量焊接技术,还能将焊接合格率做到99.8%以上,被誉为“免检”焊工。

摸透焊枪、焊条“脾气”

电焊是个累活,工作时或站或蹲一整天,腰都直不起来,双手也会累得酸痛。刚入行做学徒时,郭才宝干完一天,还要偷偷自学一个多小时,回到家里再接着看书钻研。

焊接技术十分复杂,位置没站好、操作过快或过慢、灰尘没清理干净,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焊接合格率。郭才宝不断摸索,学习总结经验,他焊接的产品不仅合格率高,安全性更高,为工厂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多年来,郭才宝解决了企业焊接工艺的6大难题,参与公司10种实用新型专利的开发研究,平均每年为企业创造效益500多万元,为企业乃至锅炉行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来到生产车间,郭才宝如鱼得水。拿起焊枪,他立马像换了一个人,眼神坚毅,下手又稳又准。手工电弧焊、手工氩弧焊、自动氩弧焊、埋弧焊……各种焊接技术在郭才宝手中驾轻就熟。

郭才宝说,“别以为焊接是个小活,一旦一个焊接点有缺陷,就可能发生严重后果,所以绝不能有一丝一毫马虎”,比如二氧气体保护焊,在焊接过程中如果听到有规律的燃烧声音,那么焊缝成形是最佳的,但如果听到噼里啪啦的杂音,那么焊缝成形必然存在气孔、飞溅多、成形差、未焊透等现象。

“其实这没什么,天天与焊枪、焊条打交道,怎么会摸不准它们的‘脾气’。”郭才宝笑着说。

“通关”技术难题

工作中,郭才宝的“最强大脑”每次遇到技术难题总能一一破解。

上世纪90年代,工厂取得了A级锅炉部件制造许可证,从生产部件到生产制造整机锅炉,焊接技术、工艺难度增加了好几个等级。

郭才宝和同事成功找到了压力、时间、熔融量这3大影响焊接的因素。再后来,郭才宝发现,焊接成功与否,与焊接角度、电流电压、环境温度等息息相关,很快,技术难关逐一破解,焊接方式随之更新换代。

有一次,公司接到杭锅420吨锅炉的屏式过热器焊接任务,该产品是合金钢材料对接,加工难度非常大,焊接不好,产品就要报废,造成损失。郭才宝接到该产品的焊接任务后,一头扎进车间,最终破解了难题,焊接质量和焊接后变形尺寸都满足了客户要求。

一次紧急维修任务中,韶钢炼轧厂锅炉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对流管爆裂漏水,不能正常运行。由于锅炉整体安装完毕,需拆卸对流管进行维修,工作量大、成本高、耗时长。郭才宝反复研究后,重新评估了维修方案,提出使用镜子进行氩弧焊焊接,即利用镜子成像原理,反射焊接点,人对着镜子反手焊接,不拆机就圆满完成任务。

近年来,郭才宝除了做好技术指导、研究和攻关,还负责带徒传艺、培养新人,培养徒弟50余人,培训合格焊工1000余人。

“用知识和技能激发工作活力。”这是始终以奔跑姿态前行的郭才宝写下的座右铭。

新闻推荐

中国首颗极地遥感小卫星已获取2500多幅影像

中国首颗极地遥感小卫星“京师一号”12日在轨运行一周年,迄今为止已获取影像2501幅,其中南极冰盖影像850幅,北极影像1025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