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人与茶的和谐相处 读《造物记》有感

淮南日报 2020-09-11 08:44 大字

郭华悦

《造物记》一书,由中华书局出版。书中,对于普洱茶的方方面面,均有涉及。很多和普洱茶有关的谜题,在书中缓缓揭开,令读者有醍醐灌顶之感。

其实,很多人对于普洱茶的喜爱,是从近年来才渐渐开始的。在此之前,普洱茶犹如养在深闺的璞玉,并不为人所熟悉。近年来,得益于普洱茶的市场开拓,很多普洱茶的功效也才是为人所熟知。

但读了《造物记》,读者们往往才发现,普洱茶其实并非新兴事物。普洱茶历史悠久,也茶史上,也曾有过辉煌的过往。那时的普洱茶,在茶界已然占有一席之地。直至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普洱茶一度淡出大众的视野。如今,才又重回茶桌,深受喜爱。

所以,与其说是新兴事物,倒不如说如今普洱茶的蓬勃发展,其实是其复兴过程。而在这个复兴的过程中,许多曾被人们淡忘的和普洱茶有关的谜题,又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而《造物记》,正是对和普洱茶有关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的一本茶书。

但读完《造物记》,最大的感触,还不仅仅在于丰富了人们对于普洱茶的认知。更重要的是,是书中揭示了普洱茶中蕴含的,关于茶树与人类生活的和谐相处。

如今,很多地方的产茶业,都碰到了一个难题。是保持低产量高口感的传统做法,还是顺应所谓的时代潮流,走一条高产量却低口感的道路?很多选择了后者,一味利用科技,提高产量。但茶的口感,却每况愈下。结果,是丧失了爱茶者们的信任。

普洱茶,却恰恰相反。云南的少数民族,因为信仰的虔诚,宁愿用传统的手艺,守护着古老的茶树。这样的方式,看似吃力不讨好,但在如今却慢慢显示出了其可贵之处。因为重质不重量,普洱茶赢得了口碑,也赢来了市场。

一样是茶,为什么会有这样迥异的发展道路?其实,归根到底就一个词儿:信仰。这种信仰,是一种对大自然的虔诚信仰。不过分催产,走高产之路,而是放低产量,坚持从茶树本身的生长规律出发,这样才能把茶的本质释放得淋漓尽致。

这也是《造物记》这本书,给我们的最大启发。这本书,写的是茶,但又不仅仅是茶,还有我们的生活。产量与质量,这不是在茶界中才会碰到的问题,而是充斥着我们如今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种和产品质量有关的抱怨中,无不源于信仰的缺失。因为缺失了对大自然的虔诚信仰,导致种种违反自然生长规律的问题出现。

因此,《造物记》其实是普洱茶为例,而让读者们了解到,人与自然之间,不应该仅仅是索取。茶农们因为信仰,而与茶和谐相处,这样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普洱茶。而我们,也应该重塑对自然的信仰,让商业利益与自然规律能统一在温暖人性中。

新闻推荐

西区司法局:打造高质量人民调解队伍

格里坪司法所组织当事双方调解并进行司法确认。配优队伍,夯实基础。西区司法局不断加强调解矛盾纠纷队伍建设,切实增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