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徽州】《徽州百祠》源远流芳
□汪嫒整理
自2018年7月启动,历时3年,由陈琪主编的《徽州百祠》于9月7日首发。这是徽州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引发徽州文化专家学者热议。
《徽州百祠》其书
2018年仲夏,市文化委将编撰出版一本关于徽州祠堂方面的书籍的任务交给了长期从事文化旅游工作、注重徽州文化田野调查的陈琪,让他先拿个主意。
“这几年有关徽州的书层出不穷,单祠堂方面的书,就有10来种之多。再编这种书籍,如果没有好的选题策划,就不能跳出窠臼,没什么意义。只有找准角度,写出特色,能够存史,才有价值。因此,我想充分发挥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写特色,挖深度,写出姓氏祠堂的身份与气质,讲述其中的故事与传奇,挖掘蕴含的人文与精神。有了这样的想法于是就有了《徽州百祠》的书名与组稿方向。”陈琪介绍,于是,徽州本土一支与徽州山水相亲相爱、对宗族祠堂知根知底、和乡风民俗相生相融的文化力量积极响应,辛勤撰写;又邀请了著名学者上海复旦大学王振忠先生为本书撰写了前言,天津南开大学卞利先生为本书进行系统概述与总结。
徽州祠堂是徽州人文思想的高度物化,是建筑艺术的典范。祠堂是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体现了宗族管理、公平执法、提倡孝道、文化娱乐等等,是传统文化具体的体现。古徽州流行着“相逢不必问姓名,但问高居是何村”的谚语,意思是路上相逢莫问对方名姓,只需通报居住何地何村,便知是否同宗亲邻。所以从古至今,祠堂被看作宗族的象征,族谱是祠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祠堂在徽州古建筑中,无论建筑设计、工艺美术还是雕刻装饰等都是高档次的,无论是总体规划构思,还是单体平面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它各建筑部位上的砖雕、木雕、石雕都是古代民间艺人精心设计并雕刻的艺术品。祠堂集徽州山川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结构复杂严谨,雕镂精美,玲珑剔透,风格独特建筑技艺高超精湛。因此,徽州祠堂最具开发价值的资源,建设村史馆、乡绅馆等等。因此,《徽州百祠》的编撰出版,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焕发乡愁记忆、振兴乡村、保护文物古迹、发展乡村旅游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陈琪说,“百”只是一个量词,以百个为基准,实际本书完成了117个祠堂,涉及到37个姓氏,75万字,照片400多张,速写7张,作者79人。本书为纪实文史题材,以存史为主,注意挖掘历史资料,文化内涵,既有史料性文献性,又兼顾可读性趣味性。
专家学者热议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洪永平: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史料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在审读《徽州百祠》后,给予该书较好的评价。他认为《徽州百祠》选取传统徽州现存有代表性的100多座祠堂作为主线,旁涉社会、商业、教育、民俗、艺术等,多角度反映了传统徽州的社会文化,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史料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前言和徽州宗祠概述体现了较高学术水平。全书没有政治导向方面的问题,资料和专业知识准确,格调健康。编校质量总体较好,本书符合出版要求。
虽是《徽州百祠》,然而,徽州何止百祠!徽州地域文化学者、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毕新丁借由此书出版,呼吁要加强徽州古祠堂保护。《徽州百祠》虽然出版了,而老徽州对众多古祠堂的保护任务却十分艰巨。老徽州各县县、乡两级政府,应该总结各地古祠堂保护经验,调动村集体与广大群众保护的积极性。使其成为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中借鉴建筑美学、传承家风家训等方面的一大亮点。
黄山市文联副主席田民和:体现了徽州文化积淀厚重认为《徽州百祠》捧在手上的那份沉甸甸,哪里是书的重量,分明是徽州文化积淀的厚重。这份厚重,是徽州宗族不朽的歌谣,从明清传唱至今,依然余音缭绕;是徽商辉煌的回馈,十三十四往外一丢,衣锦还乡,修祠建社,敬宗耀祖;是一地人群血脉的传续,乡村治理的缩影,程朱理学徽州实践的写照……这些年来,黄山市委市政府,致力于徽州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着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机制,强化地方立法,出台《黄山市徽州古建筑保护条例》,创新开展古民居产权流转试点及认租、认领、认购工作,实施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开展生态修复、古建筑维修等等,因此,“百村千幢”古民居得以保护,百祠得以传承。实操的市文旅局又历时两载,编撰出版了《徽州百祠》,定将源远流芳。
徽州文化学者倪群:新发现的史料,极具参考价值
对本书书稿进行了梳理,对此书,他评价,选题极佳,内容丰富,资料性强,风格统一。选择祠堂这一课题入手,不仅可以最好地展示徽州古建筑的风采,也可以集中介绍古代徽州社会的各方面情况。正如读者所见,这部书以祠堂为主线,广泛涉及到古徽州的村落、宗族、人物,包括商业、民俗、教育、军事等众多内容,从某种意义上堪称古徽州的百科全书。《徽州百祠》作者对所写祠堂非常熟悉,其中许多作者就是该祠堂所在村落或宗族之人,因此情况清楚,资料详实可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大量收录了徽州各地族谱方志、碑刻文书中的相关内容,其中不乏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些史料,极具参考价值。
徽学研究专家陈平民:切入甚妙,独具匠心
认为《徽州百祠》是一部以祠堂为切入点的融徽州文化、宗族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与碑刻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图书。项目策划独具匠心,编撰宗旨明确,体例设置按祠堂所在单元,以村名+宗族+堂名成篇,自然合理。总体来说,称得上是一部关于徽州文化研究的鸿篇巨制。
徽学研究专家方利山:值得宝爱
认为徽州祠堂是徽州文化最值得宝爱的特色财富。在人们期待徽学研究再开新境之际,市文旅局从文化和旅游视角聚焦徽州祠堂这一瑰宝,推出《徽州百祠》巨作,实在是一件大好的事情。
西泠印社社员、书法家董建:设计颇具巧思
认为《徽州百祠》,一函二册,装帧朴实无华,落落大方。更有巧思,打开函套,似又有一函,实际乃封面、封底,皆硬装,而书脊布面方便阅读。
徽州文化学者方静:融学术性、纪实性为一体表示《徽州百祠》是徽州本土徽学研究的又一重要集体成果,极大地发挥了地方文化学者研究路径的优势,从本土的原始的独特视角,对徽州宗祠进行宏观扫描和系统的学理解剖;是徽州本土徽学研究力量的一次总动员。“一府六县”近百位徽州本土草根学者从自己的经历和记忆出发,掀开被尘埃湮没的宗祠建筑,叙述着与自己有关的熟悉的乡土记忆;《徽州百祠》既强调宗祠文化中的史料发现和利用,又注重学术的规范性和文字组织的严谨,是一部融学术性、纪实性为一体的徽学研究著作,许多宗祠的记录和史料挖掘极具抢救性学术意义。
徽州方志学者张艳红:图文并茂,可资研究认为《徽州百祠》最大的特点在于体量大,收有徽州一府六县及黄山区37个姓氏117座祠堂,图文并茂,除了可卧游各地祠堂、了解祠堂的构造、宗族情况之外,可以说是非常好的文献资料,便于对祠堂进行系统性的研究,还可以纠正认识上的不足。
新闻推荐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9月09日01时35分在辽宁营口市西市区(北纬40.48度,东经122.29度)发生2.9级地震,震源深度7千米。(本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