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永远的光亮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郑芸
作为一名医师,我时常在思考医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绝非仅仅只是治病,而是让病人成为一个堂堂正正、心身皆健康的人,但还有什么比失聪孩子能够健康成长、金榜题名这样的好消息更令人感到幸福的呢。
10天前,我的孩子本一批学医的录取消息之际,与我孩子同龄的另外两个失聪孩子的喜讯也接踵而至,一个被华中科技大学录取,另一个被山东大学录取。思绪再一次回到17年前,当时的他们才1岁多,当时的他们什么都听不见、什么也不会说,睁着一双无辜的大眼睛,躲在妈妈的怀里,不敢看外面。作为两个孩子的医师,我给他们下的医学诊断是: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这个诊断对孩子的家人来说,无异于一个晴天霹雳。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孩子耳朵聋,几乎听不见任何声音。听不见,就不会说,无法交流,孩子的生活怎么办?将来怎么办?
从为人母的角度,我深深理解家长的苦;从专业的角度,我更明白失聪康复的难——17年前,听力与言语康复专业服务人才奇缺,水平落后,即便是华西,听力与言语康复这门学科也尚没有起步,那么谁来为这些孩子和家长服务?医者的本能告诉我,面对患者时,我至少可以做一件事:给患者希望,成为他们黑暗中永远的光亮。我暗暗给自己定了一个最低要求:自己再难,也绝不能在患者面前情绪失控,感性、爱哭的我一定不许在患者面前哭。
正是这份热爱,让我从困境中走了出来——面对患者的时候,我至少可以当一个好的听众,了解患者的问题、困难和需求,尽自己的努力去鼓励患者和他们的家人,去为他们答疑解惑。然后擦干眼泪,继续去为如何更好解决他们的问题而绞尽脑汁、倾尽全力付出。我顾不上自己孩子的成长,经常熬夜、加班,频繁到国内外出差、学习,向同道取经,给自己从精神上、在专业上不断加油充电。
慢慢地,失聪孩子们听得见了、听得清了、听得懂了,华西医院的听力中心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但如此,我们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近200篇学术论文,申请了9项国际知识版权并且成功进行国际转化和临床转化服务医患,成为了四川省新生儿听力障碍诊治中心,开创了国际上第一个规范化听力技师培训项目,成立了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系,开始培养听力与言语康复专业的硕士、博士、博士后,不仅在耳聋康复领域的工作出色,还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耳鸣、眩晕的患者,在国内外业界的口碑越来越好、越来越响亮……而这一切,源于医患之间相互给予的那一抹黑夜里永远的光亮。医患同心,其利断金。医患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不断的交流、共鸣,不但是治愈顽疾的利器,更是医患彼此成长、成熟的关键。
新闻推荐
这是9月2日在重庆市铜梁区玄天湖拍摄的西郊绿道(无人机照片)。近年来,重庆市铜梁区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完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