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行为异常,家长不宜一味批评
孩子总是爱哭闹,爱吮吸手指,有时容易冲动,发脾气甚至咬人,很多家长困惑,有这些行为是不是出现了心理问题,家长应该怎么做?请看广东省儿童医院儿童康复科主任常燕群主任医师为大家讲解。她表示,孩子哭闹这一行为本身没有问题,但家长要注意了解孩子哭闹的原因,帮孩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果孩子总是咬人,家长不宜一味批评,要分析孩子是由于好奇咬人还是宣泄情绪。常燕群指出,小孩子和成人不同,尤其是3岁以前的孩子,处于快速成长发育期,孩子出现咬手指、挤眼睛、说话异常、反复疼痛、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都可能是心理行为异常的表现,如果不及时矫正,可能会对孩子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
孩子出现这些行为,家长不可忽视
咬手指。常燕群介绍,小孩子总是咬手指、咬衣服在门诊中比较常见,一岁以内的宝宝有这些表现属正常现象,但如果较大的宝宝仍有此类行为,家长需要留心了。
建议家长可以先带孩子检查一下是否缺乏微量元素或贫血,有些则可能是心理问题。常燕群建议,发现宝宝啃手指时,家长可以尝试转移一下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带孩子出去玩儿,以纠正孩子啃手指的习惯。
眨眼睛。有些孩子会不由自主地用眼睛带动嘴巴做一些动作,有些甚至还发出声音。常燕群解释,这属于抽动症类的问题。
温馨提示:
有些家长看到小朋友老是挤眼睛,很紧张,以为孩子是心理行为问题。其实,也可能是孩子眼睛真的不舒服。建议家长注意保持孩子卫生,尽量少让孩子用手揉眼睛。尤其小朋友反复结膜炎、严重感染造成的反复眨眼睛,最后反而可能发展为行为问题。
说话异常。说话异常问题包括结巴、发音含糊等。数据显示,大约有20%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会遭遇言语障碍。
温馨提示:
常燕群提醒,小孩子说话异常,早期经过简单的训练即可矫正,一旦错过最佳干预时间,可能就事倍功半甚至无法解决,可能影响到孩子将来的正常生活。
反复疼痛。反复疼痛一般出现在男孩子身上,他们往往活动量大,且进食不好。尤其晚上睡觉时,疼痛比较明显。有些疼痛确实是与生长有关的“生长痛”,3-5岁的孩子比较常见,七八岁以后比较少见。
温馨提示:
针对反复疼痛,家长要观察孩子的腿、关节等身体局部有没有受伤、感染,可以带孩子做一下血常规、钙磷代谢的检查。孩子痛得厉害时让其少活动一些,可以用热水泡泡脚、按摩疼痛部位,对缓解都是有好处的。
正确认识孩子异常行为,及时矫正很关键
多动不等于多动症。常燕群介绍,多动症,医学上也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行为障碍之一。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是其三大典型症状,可造成儿童学业、认知、社交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多动症在学龄儿童中的总患病率3%-10%,患者中男孩是女孩的三到四倍,30%-50%的患者持续到青春期和成年期。
常燕群称,活泼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不能盲目给孩子贴上多动症的“标签”。家长有怀疑时,最好咨询专科医生。医生在诊断时,会与孩子本人、孩子的父母及老师等多方进行访谈、综合评估。
警惕夹腿综合征。常燕群介绍,“夹腿综合征”,专业术语叫习惯性阴部摩擦。这种病症在儿童中并不少见,是儿童通过擦腿引起兴奋的一种行为障碍。女孩子比较多见,尤其是三五岁的孩子。此病多发在晚上,孩子常表现为呆呆坐着、不搭理人,有时表现为眼睛发直,脸红红的,表情烦闷,身体下身夹紧,有些孩子还会缓慢地动一动。
常燕群表示,究其发病原因,既有心理性问题,也有疾病的原因。家长要注意检查是否存在诱发因素,局部皮疹、尿布太湿、会阴清洁不够等都可能导致发作。此症持续时间比较长时可能需要药物干预。不过大部分患童都可通过非药物干预矫正过来,比如把孩子抱起来或者换到另一处地方坐着。
不妨一试
孩子情绪异常,家长可以这么做
学会沟通。常燕群表示,孩子哭了之后,情绪变得很失落、持续时间很长,家长则要多留心。建议家长应该和孩子沟通,了解宝宝哭的原因。
转移注意力。针对孩子爱咬人此类问题,常燕群指出,有些孩子牙龈不舒服也有可能出现咬人的现象,可以用奶嘴等替代物进行调节。有些孩子咬人可能是因为还不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求,以此表示亲切。如果是无端咬人造成伤害,建议找心理医生看一下。
注意观察。对于爱扔东西、拆玩具的孩子,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是随意地扔还是暴力地扔,有些孩子可能是因为好奇而拆玩具,家长可以不用过分担心。但如果孩子是暴力拆开玩具,需要到医院进行评估,看看是否有多动的心理行为问题。此外,建议家长陪着孩子玩玩具,进行适当引导。
郭静魏彩云温裕兴黎超健彭文斌
新闻推荐
在B站教编程的小学生Vita君比赛拿了一等奖,这会让更多人爱上编程吗?
记者|伍洋宇编辑|在这个暑假,八岁半的Vita君又给自己攒了个荣誉——在八月举行的编程体验与比赛类活动核桃杯省级阶段中,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