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上海“空中课堂”为何不下线:与线下融合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光明日报9月6日消息,9月1日,上海近150万中小学生重返校园,开始正常的学习生活。与此同时,秋季学期中小学线上教学课程“空中课堂”同步推出,在有线电视及网络应用程序上进行全年级、全学科、全课型呈现,学校可以结合本校学生和教师的情况自主选择使用。
新学期,正常教学恢复了,“空中课堂”为何还没下课?
“通过在线教育的实践,我们感到,这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契机,推进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进一步融合,促进上海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上海市教委主任王平说。
今年3月2日,为落实“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上海在全国率先启动了中小学大规模在线课程“空中课堂”。上海市教委精心组织各学段、各学科1000多名优秀骨干教师,组成了100多个教学团队,以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为基准,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全学段、全学科的5000多节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电视和网络等方式向分布在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上百万名上海中小学生播放,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疫情对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
在实践过程中,上海的教育工作者们发现,“空中课堂”不仅为学校提供了托底保障资源,还发挥了优课示范作用,录播教师统一授课与本校任课教师辅导相结合的双师教学模式也使线上线下教育加速融合,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为此,上海市教委决定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打造和培育上海“空中课堂”这一品牌,继续录制秋季学期的有关课程,通过充分调动一线教师积极性,不断提升视频课质量,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优质视频课程。
由于“空中课堂”教学实践的核心是线上与线下的教学融合,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也为教育改革的推进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其中包括上海市教委一直探索的课题——如何在基础均衡的前提下实现因材施教。在“空中课堂”,每堂课在20分钟的统一教学之后,会有20分钟线下任课教师与同学的互动时间。教师可以利用课程设置中特意做出的这段“留白”,针对不同学生进行“点对点”的个性化指导。
“过去,老师备课可能是以教材为主,现在重点要逐步转移到备“学生”为主。线上线下教学融合之后,因材施教的重点很突出,真的是把孩子当作一个个宝藏去挖掘了。”在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贾炜看来,教学方式的改变促进了学生个性化成长,这是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带来的积极变化。
在秋季学期的“空中课堂”制作过程中,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语文教研员范飙对每一位录课老师有了新的要求:每录完一个单元之后要给他四样东西——简案、讲稿、PPT和线下教学建议,其中线下教学建议最重要。录课老师需要站在线下任课老师的角度,面对自己的学生,需要在哪些地方特别用劲儿,在哪些问题上让学生去体验等。这些线下教学建议与录制的教学课程一道,会提前通过各区教研员传给任课老师,供他们在与学生互动时参考。
范飙的高中语文教学团队来自上海各区,由22位优秀骨干教师和教研员组成。中心组老师、教研员和录课老师一起集体备课,一起对讲稿反复修改,每一节课的讲稿修改几乎都要五六次,甚至七八次。最后录成教学视频以后,还要根据中心组老师和市里专家的审核意见再进行修改。因此,经过如此精雕细刻的教学产品,成为优质的示范课。
示范课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整体水平,还有效促进了城乡之间以及不同地区间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我们团队中都是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有教研组长,还有年轻教师是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很多郊区老师向我反映,能够分享到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真正实现了教学公平。”范飙深有感触地说。
就教师而言,“空中课堂”意味着可以有更多好的教学资源支持日常备课和教学工作;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有更多更好的学习资源来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空中课堂”与日常上课最大的区别就是便于复习,学生可以下载之后反复看,帮助自己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因此秋季的“空中课堂”的推出受到了学生和家长们的普遍欢迎。
““空中课堂”不仅仅是把线下的课程放到了线上,也让上海教育走向现代化,走向未来,带来了教学变革。因为疫情的出现,这种变革突然就发生了,我们要抓住这样的机遇。”贾炜表示。
记者了解到,以“空中课堂”为契机,下一阶段上海将紧扣面向2035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教育改革发展目标,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教育的不同优势,在时空与方式上进行全面融合与整合设计,形成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
(原题为《新学期,上海“空中课堂”缘何不下线》)(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的胡杨林、红柳等植被(9月5日摄,无人机照片)。水利工作者利用农业灌溉间歇期,5日启动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