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别传》是怎样的一本书
陈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出生于湖南长沙,毕业于哈佛大学,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等。
《柳如是别传》,是史家陈寅恪晚年的封刀之作,约八十余万言,原题《钱柳因缘诗释证稿》,是他酝酿最久、写作时间最长、篇幅最大、体例最完备的一部著作。
《柳如是别传》描写的柳如是乃明末清初的名妓,嫁给钱谦益。柳如是幼年被卖与官宦人家,后沦落青楼。其人不仅貌美,还善诗会曲,能书擅画,行风流纵诞,志不羁陋俗,敢追求人生幸福,且明于民族大义,远胜时官腐儒,堪称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奇女子。陈寅恪对柳如是评价极高,认为是“民族独立之精神”,为之“感泣不能自已”。但《柳如是别传》的写作动机,至今仍是一个谜。陈寅恪自言“世所传河东君(柳如是)之事实,多非真实,殊有待发之覆。今撰此书,专考河东君之本末,而取牧斋事迹之有关者附之”。何龄修认为“第五章《复明运动》实际上是全书主旨所在”。陈寅恪在《柳如是别传》缘起有一诗:“平生所学惟余骨。晚岁为诗欠砍头。幸得梅花同一笑,岭南已是八年留。”
陈寅恪晚年双眼已盲,双腿又断,只能以口述方式,由助手黄萱女士记录,黄萱曾感慨地说:“寅师以失明的晚年,不惮辛苦、经之营之,钧稽沉隐,以成此稿。其坚毅之精神,真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气概”。此书是陈寅恪生前最后一部巨著,写作时间最长、篇幅最大。1953年开始撰写,至1964年夏天完稿,但因“文革”迟迟未付梓,直到1980年8月初版。吴宓说此书“藉以察出当时政治(夷夏)道德(气节)之真实情况,盖有深意存焉。绝非消闲风趣之行动也”。钱钟书对此书颇不认同,认为陈寅恪没必要为柳如是写那么大的书。
新闻推荐
三个新冠灭活疫苗预计最快年底上市 均已进入Ⅲ期临床阶段;两家企业三个疫苗年生产能力预计可达6亿剂
昨日,服贸会公共卫生防疫专题展区,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克尔来福”亮相。新京报记者李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