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58岁援鄂医生参观抗疫展:疫情控制下来是我们做医生的荣耀

澎湃新闻 2020-09-04 11:25 大字

“我们刚到武汉下机场的时候,空无一人,黑漆漆的,整个城市就像一个空城。”王雄彪在参观过程中,被一张张照片勾起了在武汉抗疫的52天回忆。

9月3日下午,“我们众志成城”上海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主题展览迎来了普陀区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以及新职工代表,其中包括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主任王雄彪和感染科副主任严萍等8名援鄂医疗队员。2020年9月3日,上海展览中心,“我们众志成城”上海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主题展览,来自普陀区中心医院的8名援鄂医疗队员合影。?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邓玲玮 摄

2020年9月3日,上海展览中心,“我们众志成城”上海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主题展览,来自普陀区中心医院的8名援鄂医疗队员合影。?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邓玲玮 摄

“这就是我们做医生的荣耀”

王雄彪指着一张名为《回家》的照片对新职工代表说:“在路边挥手和我们道别的人,让我们很感动,他们认为我们给他们带来了生的希望,把这场疫情控制下来了,这就是我们做医生的荣耀。”王雄彪(左一)在参观中

王雄彪(左一)在参观中

王雄彪今年58岁,毕业于原第二军医大学,曾长期在长海医院学习工作,是一名名符其实的“老牌军医”。抵达武汉后,他没有多做调整,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带领团队接管了武汉三院两个病区,是上海第三批驰援武汉的医疗队队员。

那时,他每天工作异常忙碌,管辖着武汉三院两个楼面共60张床位,不仅要熟悉每个病人的病情,更需要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指导,制订诊疗方案、给出意见建议,与武汉同事进行沟通交流,以期能更快更好地治愈患者。

每天上午7点前,王雄彪要到医院进行换装等准备,8点准时参加交班,随后一直在病房进行指导,下午5点离开病房。

“希望我们的到来能帮助他们一起分担压力,医生需要我们,病人更需要我们!”王雄彪说,本着救死扶伤的职责,他们尽一切可能地救治病人。王雄彪(右一)给新职工代表讲解去武汉抗疫的经历。

王雄彪(右一)给新职工代表讲解去武汉抗疫的经历。

“很能体会病人缺氧的状态”

这次来看展,严萍穿着红色的援鄂医疗队队服,和女儿一起挨个展馆参观。严萍看到自己去武汉援鄂的带队队长照片,一阵感慨。

严萍看到自己去武汉援鄂的带队队长照片,一阵感慨。

参展中,看到自己去武汉援鄂的带队队长照片,严萍心里一阵感慨,她告诉记者:“虽然那个时候蛮苦的,物资也缺乏,病人病情也重,穿着这身防护服、戴着护目镜,自己呼吸都有点困难,所以病人那种缺氧的状态非常难受。”

严萍回忆说,在武汉抗疫期间,她有一位女病人,刚入院的时候,两肺是严重的磨玻璃影和实变改变,呼吸困难明显,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病情逐渐往好的方向发展。但患者本身有焦虑症病史,当患者得知老公也患上新冠肺炎,焦虑症状加重。

严萍每天除了常规诊疗,要花很多时间和这名女病人谈心,排解她心中的忧虑。加上抗抑郁药物的治疗,患者症状一天天好转,心情也逐渐好起来。出院那天,患者特意到医生办公室感谢严萍,在她最艰难的时候,给予她坚定信心。

严萍所在的病区里,家中有四五口人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非常多,一家人分散在各处,有的在金银潭医院,有的在雷神山医院,有的在方舱医院,也有的在武汉三院的其他病区。对家人的担忧也会让患者产生焦虑。

严萍觉得,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对他们情绪上的关心,和他们多多交流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治疗起了很大的作用。

除此之外,病区的也有高龄的患者,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等夹杂症,往往预后是非常差的,他们生活上不能自理,需要全护理,有些不能进食,需要插胃管,这给治疗和护理上增加了很多难度。

对武汉的工作环境逐渐熟悉,中班夜班连轴转,严萍觉得时间似乎过得很慢,“幸好在我们的努力下,看着一批一批的患者康复出院,即使疲惫也难抵心中的满足。”(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太行之脊》 再现老一辈革命家可歌可泣的家国情怀

邱伟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太行之脊》于8月26日在央视一套播出。该剧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艰难又辉煌的抗战历程为主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