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硬件、人才、数据缺一不可 数字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须补齐这三大短板

农村大众报 2020-09-02 13:50 大字

据新华社杭州9月1日电“浙江省数字乡村高层论坛·2020”近日在杭州举行。与会专家表示,数字乡村建设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动能,应切实做好“强基础”和“补短板”等关键工作,扎实推进数字乡村战略,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分四个阶段实施数字乡村战略,部署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建设智慧绿色乡村等十项重点任务。

据了解,多地探索建设支撑“五个振兴”的数字乡村,已取得显著成效。

与会专家认为,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还面临基础设施、人才和数据三大短板。

弥合数字鸿沟,硬件的完善和补齐是基础。当前,农业农村领域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数据资源体系建设还不完善。浙江省数字乡村研究中心主任、一扇门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刘丰春建议,有针对性地建设一批电商、教育等网络平台及应用,提供各种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同时还要加强农村商贸流通基础设施。

建设数字乡村,关键在培育高素质人才。农业农村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原副主任顾益康建议,实施好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的“两进两回”行动,促进新农人、农二代、农创客、新农商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和美丽经济的主力军。

数字乡村建设的突出短板是缺乏数据。浙江大学(南浔)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袁康培表示,现有少量数据主要源于天(卫星)空(无人机)地(传感器),且大多静态、误差大、代表性差。浙江大学近年来已推出适应“三农”特点,农民想用、有用、会用的信息终端、技术产品、应用软件,如植物保护人工智能平台(爱植保)、农产品信息发布平台(拍见)等,在把智能手机变成新农具的同时,把农民变成在线移动的“智能传感器”。

新闻推荐

武汉博物馆展镇馆之宝“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伴随着武汉博物馆陶瓷展厅改造和提升工程的完成,作为武汉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的元青花四爱梅瓶9月1日起在“暗香浮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