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童振亮是兰江铁路大桥的第3代巡守工,33年朝夕相处,这座大桥就像是他的孩子 最后的守桥人

安徽工人日报 2020-08-31 01:43 大字

雨夜,童振亮坐在浙江兰江铁路大桥巡守室里,默不作声地盯着窗外。雨声、兰江水的轰鸣声和通讯设备的声音混杂在一起。这样的夜,童振亮守了无数个。

33年前,童振亮来到兰江铁路大桥,成为兰江铁路大桥的一名巡守工。这一来,便与这座桥,这1万多个螺栓,以及每天的28列货运列车结下了长久的缘分。

这座大桥有3代巡守工,白天在大桥上巡检,晚上留在这儿值守,是他们默认的规矩。到童师傅这里是第3代,他也是仅剩的最后一名巡守工。

“嘀-嘀-嘀”,屋内雨量报警器传出刺耳的警报声,这已经是今晚的第3次雨量警报。童振亮赶忙穿戴好雨衣,背上防护包,打着手电,瘦削的身躯在黢黑的夜色中匆匆赶往桥边。

果然,受强降雨影响,水位上涨。上游漂浮下来的树木、门板、动物尸体和许多杂物堵塞在兰江铁路大桥桥墩前。二话不说,童师傅用安全带绑住身体、爬至桥墩,36.5米高的桥墩,脚下1米多的地方就是湍急的洪水。巨大的轰鸣声伴随着冲击桥墩的震动,童师傅心无旁骛,牢牢撑住长竹竿疏散着杂物……半小时过去了,几个桥墩边的漂浮物全部清理完毕,他没有多余的话语,再次拿起检测锤,对暴雨后的大桥各部位仔细进行巡查。

衢江与婺江在兰桥上游汇入兰江,再注入富春江,兰桥地处三江咽喉,枯水期水位25米左右,汛期可猛升至30米以上,几乎每年都要经历大小洪水的考验。

在上世纪80年代,兰江铁路大桥是河段唯一一座大桥,由武警部队和铁路职工40余人共同值守。那时,行人、牲畜、简易的交通工具都在这座桥上通行,为保证当地百姓的通行同时确保铁路安全,昼夜都安排了巡检。

“那时候每天大家轮换对大桥进行巡查值守,晚上值夜的时候还能够跟桥对面的武警战士打个照面呢!”童师傅告诉记者,多年来共同守护一座桥,让大家成了战友。

“就在你们来的两周前,还有一位以前在这里值守的武警战士来看我,他还记得我名字哩!还有,去年有一个调去金华站的战友,名字我记不得了,都念着这个桥呢……”童师傅说。

1998年起,守桥的武警部队撤离,改由杭州工务段金华桥梁车间职工巡守,守桥班40人的队伍缩减为5人。从2004年4月18日全国铁路第5次大面积提速开始,伴随铁路的不断发展和养修水平的不断提升,大部分钢梁桥已经被混凝土材质取缔。如今,站在大桥上,几乎看不见行人、牲畜,顺着童师傅手指的方向,兰江铁路大桥河段已有4座混凝土浇筑的大桥,车辆、行人熙熙攘攘、川流不息。

钢梁大桥需要童师傅这样的巡守工每天巡检,而混凝土浇筑的铁路仅需定期检修,所以渐渐地,桥隧巡守工这个岗位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5人的守桥班队伍也伴随着工人师傅们一个接一个地退休,人数越来越少。

还有两年时间,童振亮也要从这个岗位退休了。杭州工务段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等童师傅退休以后,兰江铁路大桥也将引入高清摄像等现代化科技检测手段,三代守桥人的故事,将在童师傅这里画上圆满句号。

“这支45人的庞大队伍到最后只剩我一个人了,守在这个岗位那么多年,到自己手上是最后一个接力棒了,感觉有些不舍,心情很复杂。大桥就跟人一样,年纪大了也要退休的,终究要有分别的一天,33年朝夕相处,我跟这座大桥的感情就像跟自己的孩子一样。”童师傅说。

巡守室的对面,桥梁的尽头,还能看到曾经武警部队驻守的两栋营房。武警部队撤走22年了,这里门屋紧闭,锁都生锈了。在桥这头再回头望时,巡守室背后的兰溪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那淡淡黄色漆的巡守室便显得不那么起眼了。

新闻推荐

首都功能核心区将建设韧性城市 核心区控规发布,核心区将降低人口与建筑密度,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留空间

核心区空间结构规划图。核心区蓝绿空间结构规划图。《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昨日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