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一只水壶 一生军魂

内江日报 2020-08-29 08:08 大字

◇夏萍

打开老家古旧的黑漆衣柜,里面静陈着一只橄榄绿军用水壶。水壶很多年没再盛过水,可父亲一直舍不得扔弃,因为那是他绿色军营生活的见证,承载了他的军营情结。

父亲参军时,部队上还没有照相机,家里没有父亲穿军装的照片,幼年时的我几乎不知道他曾经是一名军人。记得上小学时,我参加班里的春游,需自备干粮和水。我犯愁,拿什么装水好呢?父亲轻轻打开黑衣柜,小心取下顶层最里边的水壶,郑重地交给我:“用它装水吧,够你喝一整天。”我看着这个扁扁的水壶,墨绿的漆面有些斑驳,黄绿的背带磨得发白。父亲再三叮嘱我:“千万保管好,不要弄丢了。”那天,我谨记父亲的话,一路自豪地背着它。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淡忘了父亲的军用水壶,但父亲平日的言行告诉我,他是一名背过绿水壶的军人。

父亲严守着军人特有的“细”。从我懂事起,父亲的床上总是收拾得有条不紊。床单整理得平平整整,衣服堆叠得整整齐齐。特别是被子,总是折叠成方方正正的“豆腐块”。他常说:“东西要收拾好,在部队半夜吹哨集合,我们摸黑叠被子放水壶捆背包,收拾得有条不紊,因为放乱了不好找,不细致哪能行?”

父亲细而不慢,他一生都保持着军人特有的“快”。父亲走路很快,挥胳膊甩腿,那快节奏,多少年轻人都跟不上。别人夸他,他会不以为然地说:“这算啥?我们在部队行军,背包拿枪都能快步如飞,现在空手走路,轻松着呢!”不仅走路,父亲做其他事都快。他切菜,可以把头扭向一边,“噔噔噔”一阵急响,又细又均匀的菜丝就堆在了菜板上。我对他的绝活惊讶不已,他笑笑:“这是我在部队炊事班里练出来的,一个连的人等着定时开饭,厨房里哪能磨蹭?”如今几十年过去了,父亲只要进厨房忙活,还是眼疾手快的军人样子。

父亲还坚守着军人特有的“勤”。父亲一生勤劳,转业后做了教师,为了改善家中的生活,他一直在田地和讲台间转换角色。每天,天蒙蒙亮,父亲就扛起锄头出门,劳作一阵后,再换身干净衣服,一溜小跑赶往学校,精神抖擞地站在讲台上。退休后,他没来城里安享晚年轻松度日,仍然固执地呆在乡下种地,虽然已年过八旬,他依然坚持栽秧打谷、挖土种菜。一年四季,家里总有吃不完的蔬菜。他那粗糙的掌心,如纵横交错的渔网。前不久,父亲还指着那片葱翠的菜地,无限感叹地说:“我在西藏当兵时,那里风猛沙多,滴水成冰,都要开荒种地。如今,公路修进了村,种田挖土都方便了,地荒了实在可惜啊!”

父亲还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退休后,他仍然坚持读书练字。街上的招牌、广告标语,只要有父亲喜欢的字体,他便像脚下生了根,扎在那里仔细观看,回家后一遍遍练习。我每次回家,父亲都要把他的练字本翻给我看,里面有养生知识,有抒情歌词,有诗文摘抄,那圆润漂亮的字体,让我又羡慕又脸红。

父亲一生都保留着那只绿水壶,保持着军人的精神。他虽没有身穿军装的照片,却把军装穿在了心里。

新闻推荐

省政协社法委召开对口协商座谈会杨冠军出席

本报讯(记者唐冰)8月27日,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围绕“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主题,与省级相关单位召开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