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父亲夜逛书摊 ■杜虎
我喜欢读书是受了父亲的影响,读书是我的兴趣。但读书对父亲的影响也许更大,因为喜欢读书和写作,改变了他的命运。
改革开放之初,父亲被县委驻村工作组选中,到县委协助工作。据老家人说,父亲当时是村会计,少有的高中生,文笔很不错,喜欢读书,这才被县委要走。堂姐也说过这样一件事:父亲被奶奶要求照顾大伯的孩子,他看婴儿自己在床上躺着玩,就翻一本捡来的破旧《水浒传》,有滋有味地看开了。到了晌午,奶奶从地里忙回来,抱孩子玩,才发现孩子尿满了裤子,拉下的粪便黏在了屁股上,因而被奶奶用火棍追着打。凭借扎实的文字功底,父亲在县委站稳了脚跟,从一名临时工变为正式工,继而参加招干考试顺利成为一名县委干部。他先后在县委、县检察院、县社教办、县委政法委工作过,不论在哪个单位,他都主要负责文字工作,得到领导的信任赏识。
耳濡目染,我从小喜欢学习语文。他也非常喜欢辅导培养我读书、写作。每天放学回家,他会问我语文课上讲了些什么。比如讲到老舍,他就顺便给我拓展几个名篇,说出几个小说人物,评述得绘声绘色。他每天的熏陶,让我也觉得自己是个文人,主动和他交流探讨不少文学作品。法国的莫泊桑、前苏联的奥斯特洛夫斯基都是我们父子俩夜间文学评论的对象。看着我对文学如此亢奋,父亲决定带着我每天玩一小会儿——夜逛书摊。
2000年前后,韦曲街道的新华街上有很多书摊。华灯初上,一张张钢丝小床支起,卖者按照文学、医学、教辅等把书分类摆放。钢丝床上悬着一只60瓦的黄灯泡,供买书人选书阅读。买书的人不算多,三三两两。我们父子俩基本把目光锁定在文学类经典上,一本本翻,一本本讨论。我选好一本书就拿给父亲把关。父亲毫不在意书的定价,只要是值得,哪怕再高价格他也全力支持。一般是《新闻联播》结束后我们俩出门,而回家则到了《晚间新闻》开始播出。父子俩一人一本书,都有满载而归的喜悦。
从书摊买回的书有《马克·吐温精选集》《羊脂球》《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些外国文学大作,也有《红岩》《红旗谱》等值得珍藏的红色经典名著。我最喜欢的两本是《马克·吐温精选集》和《毛泽东书法诗词鉴赏》。2000年初一寒假,我窝在被子里如饥似渴看着《马克·吐温精选集》,从首篇《竞选州长》到末篇《汤姆索亚历险记》只用了三天四晚。体会着马克·吐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被他描绘的故事情节深深陶醉。卒章之后,真是三日不知肉味。
初中阶段,我们父子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高中之后,由于课业繁重,就没有再坚持。后来,夜间书摊渐渐消失,再也见不到熟悉的小黄灯了,往后买书都在书店里。同样是书,种类也比较全,但是没有父亲陪伴,没有钢丝床、小黄灯,总觉得少了番意境和情趣。
升入大学,再到参加工作,这十多年时间里从书店买书也少了,因为找资源很方便,网上应有尽有,电子书阅读频率明显高于纸质书,很快捷很方便,但人却有种应对庞大数据信息的疲惫。
前段时间心里颇不宁静,看到了书架上整齐码放的书,就又把思绪带回了二十年前。用掸子掸书架尘土,用抹布仔细擦拭那本在寒冷冬季钻在被窝里认真研读的《马克·吐温精选集》,暖流回荡在身上。慈爱的父亲,认真的少年,安静平和的生活……
生活不应只在奔跑,向着目标奋力冲刺,而应当有一种散步式的悠然情趣。看看人生路上的美景,舒缓一下疲惫的脚步,思想放松片刻,节奏慢下来,找一本纸质书籍,专一而富有仪式感地阅读完它,这会让你内心宁静,精神充盈,变为一个从容幸福的智者。
新闻推荐
8月24日,西藏山南市森布日村经济果林,工人贡卓正在给苹果树拉枝。2019年12月,贡卓一家7口从平均海拔4800米的安多县搬迁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