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君子之思□李彬

西安日报 2020-08-27 04:12 大字

君子和小人,最初指的是贵族与平民,没有道德含义。《论语·颜渊篇》中记载,弟子问什么是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弟子仍疑惑: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到底什么才是真君子呢?孔子弟子就曾向他请教这个问题。孔子的回答很简单,只有一句话:真正的君子没有忧愁和恐惧。弟子仍然困惑,难道做一个君子这么简单?孔子继续说道,当一个人深夜反省自己的灵魂时,没有任何愧疚,自然就不会有忧愁和恐惧。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虽然也有着社会地位的区分,但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社会地位的标准,不惟“出身论”,而以“修身进德”作为君子和小人的最大区别。也就是说,有德者是君子,无德者是小人。

无独有偶,唐太宗在《贞观政要,教诫太子诸王》中说得更简单,“君子、小人本无常,行善事则为君子,行恶事则为小人。”这种划分很有趣,看似概括笼统,其实泾渭分明,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很明显。“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是直观的形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是行事的方式;“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是处世的心态;“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是修身的格调。更重要的是,君子有所敬畏。《论语》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人应该有敬有畏,敬天敬地敬自然,畏天畏地畏自然。所谓“无知者无畏”,无畏者无束,人没有约束,就会惟我独尊、惟利是图、违法乱纪、胡作非为,行径这般荒唐,自然就是小人了。

道德、善恶、美丑,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生内容和生活细节,细微之处见精神,从这些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在为人处事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格调中不难判断出君子和小人。《论语》中曰“君子易事”,你只要守规循理即可;“小人难事”,你必须违规背道才能行。因此,正派之人难在小人手下做事!为什么呢?管子曰:“宁过于君子,而无失于小人。过于君子,其为怨浅矣;失于小人,其为祸深矣。”故识人,先委屈之,再察视其怨多怨少,君子小人立马可判!管仲是大政治家,但他的认知却很普世。他知道,有些人心胸狭窄,受不得一丝委屈,简直是蝎子屁股不敢碰,一碰就蜇人;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有些人老子天下第一,只坐轿,不抬轿;只占便宜不吃亏。有些人则过河拆桥,别人帮助他十次,一次不帮就骂人……这些人就是典型的小人。

曾经沧海的曾国藩更务实。他南征北战,戎马倥偬,刀刃上行走,容不得半点马虎,根本就没有时间相处共事后分别判断。他直接看面相,特别喜欢“贵相”之人。什么是“贵相”呢?他认为:“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关于“贵相”,曾国藩还有一个更具体的说法值得参考。“细参相人之法,神完气足,眉耸鼻正,足重腰长,处处相称。此四语者,贵相也,贤才相也。”何谓“神完气足”?精神完好,意气充足。何谓“眉耸鼻长”?眉骨高耸,鼻梁端正。何谓“足重腰长”?步履稳重,腰板挺直。何谓“处处相称”?五官四体,搭配匀称。这样的体貌是贵相,是贤才相,是君子相。此种说法有其历史局限性,本文不做论述。

苏轼在《续欧阳子朋党论》里,讲过一段话:“君子如嘉禾也,封殖之甚难,而去之甚易。小人如毒草也,不种而生,去之复蕃,世未有小人不除而治者也,然去之为最难!”这是为何?封建制度使然,人性使然!倘若小人挡道,有人会说我若君子般行事,就会吃亏、受骗,被人欺负羞辱。这样想有些多虑,自古以来,正常人不欺君子,有所谓“三不欺”,“即不忍欺,不敢欺,不能欺。有德,人则不忍欺;有惩,人则不敢欺;有察,人则不能欺。”这是古人之风,也是君子之风;即便现代人,通常也会从内心礼敬君子。话说回来,如果你是君子,被小人欺负一下又有什么了不起?难道狗咬你一口,你还要咬狗一口?只能隐忍一下算了,因为你是修身养性、操志高洁的君子。

“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出现了107次,是孔老先生使用频率极高的伦理概念,也是儒家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君子约言,小人先言”,“君子一言,快马一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不夺人之爱”,“君子成人之美”。中华民族仁、义、礼、智,信及忠、孝、廉、悌等伦理规范或者说美好品德,最终都沉淀、融入和升华到“君子”身上,君子成为众望所归的理想人格。君子文化曾经是传统中国的主流文化,人人都希望当君子,没有人愿意当小人。也就是说,君子文化是国人长期以来的内在需求,君子不一定高高在上,也不一定完美无缺,越是在平凡生活体现的君子,越是在简单形式中蕴含的君子,越能引起人们的崇敬之情,越能满足人们的君子之思。

新闻推荐

吉林 出台政策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本报讯(记者柳姗姗彭冰)记者近日从吉林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该省制定印发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