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桃花扇》:“天才沉甸甸的虚构”

定西日报 2020-08-24 06:50 大字

□王长华

文学来源于历史,却又超越了历史,从而实现了“一代之文学而睥睨千古”的现象,这在中国文学史比比皆是。这种优良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了明清之际的戏剧。

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上内忧外患、朝代更替的大变动时期,却又是戏曲创作最辉煌的时代。明末出现了汤显祖瑰丽如梦的《牡丹亭》,清初唱出了洪昇温习故梦的《长生殿》,以及此后的《桃花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梦阳先生对《桃花扇》的文学成就进行了高度评价:《桃花扇》既不同于一般的爱情戏,也不同于一般的政治戏,还不同于一般的爱国剧,而是三者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这也正是这部戏撼人心魄、流芳百世的根本原因。中国古典文学与世界文学经典相比,毫不逊色。2016年,在《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和英国莎士比亚的诞辰四百年之际,掀起了《牡丹亭》热。学界普遍认为,汤显祖完全可以与莎翁比肩。《牡丹亭》在三百余年前就燃起了如此绚丽的至情美梦,非大天才不可为也!但是,我们不可因之忽略了《桃花扇》。相比之下,《桃花扇》更具有现实的思想意义。

抗日战争中,现代戏剧家欧阳予倩把《桃花扇》改编为话剧,广泛上演,鼓舞了人民群众爱国抗日的斗志。1949年之后,中央实验话剧院几度将《桃花扇》搬上舞台,在国内外演出。著名导演谢晋曾将《桃花扇》搬上银幕。上海电视台也曾将《桃花扇》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李香君》。海柏胡同里的孔尚任“岸堂”,现已难寻旧迹,但在这里诞生的《桃花扇》,已成为中国戏剧史上的一块丰碑。

如今,《桃花扇》已经成为一种文学现象,被称为“桃学”。

张梦阳先生浏览“桃学”资料时,发现有人指责孔尚任虚构了历史事实,说事实上并没有什么桃花扇,李香君也并不是戏中写的那个样子。这就又涉及到了“文史纠缠”现象。

具体的史实是:1645年(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秋,侯方域在栖霞山遇到李香君。经过商议,二人决定携手渡江北上,前往老家河南归德(今商丘)。李香君隐瞒歌伎身份,住进西园翡翠楼。在这里,她与公婆和睦相处;与侯方域元配夫人常氏和谐相处,姐妹相称;与侯方域琴瑟和谐。在1645年至1652年的这八年时间里,李香君生活得平安、舒适,也可以说这是她一生中最为幸福的一段时期。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侯方域去南京为香君求子、寻亲的时候,她的身份终于暴露了。公公侯恂知道李香君是秦淮歌伎的真实身份后,当即命令李香君搬出翡翠楼,后经人讲情,才心不甘情不愿地让她住到离城十五里远的侯氏柴草园——打鸡园。那里是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凉村落。而得知李香君已有身孕后,婆婆和夫人常氏开始同情她,二人便一再向侯恂求情,侯恂才勉强答应派一个小丫头去那里服侍李香君。

侯方域回到商丘后,便将李香君接回翡翠楼。但终因出身低贱,香君又被赶到了距城7公里的侯氏庄园(今李姬园)居住。因被歧视,李香君终日郁郁寡欢,以致患上肺痨而死,享年三十岁。如今的商丘,还建有李香君墓。

以上说法是有根据的,侯方域的《李姬传》中也是如此记叙的。

张梦阳先生说,《桃花扇》不仅是创作,而且是传奇式的戏曲,可以根据史实进行虚构。即便是虚构,也是一位大天才沉甸甸的虚构。试想,倘若没有这柄染血的桃花扇,还能成《桃花扇》之戏吗?正是由于以溅血的桃花扇为核心,《桃花扇》才能成为卓越的传世经典,李香君才能受到后来卓越人物的称赞(张梦阳《桃花扇》随想2018年《随笔》第3期)。

新闻推荐

紧急!丽江3岁男孩路边玩耍 被坐白色汽车女子抱走

被抱走的孩子(资料图片)记者从云南丽江永胜警方微信公众号获悉,8月23日上午,丽江永胜一名男孩被一名乘坐白色小型汽车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