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珍惜粮食, 应该成为好家风 万翔

淮河早报 2020-08-20 08:06 大字

中华民族历来是讲究道德濡养与家风传承的民族,家风是一个家族思想道德、文化修养、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与理想情趣的集中体现,养于心而践于行,成于家而焕于世,祖垂范而嗣效行,是一个家族精神面貌与理想追求的高度提炼,也是一个社会道德范畴的重要构成与支撑。家风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社会风气的好坏、道德趋向的光明或黑暗。

清代学者金缨在《格言联璧》中说:“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家风诸德之中,勤俭当为首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弘扬节俭品德,倡导勤俭家风,当从节约一粒米、一碗粥起始。

中国历来就不缺勤俭持家的好家风,许多老一辈革命家都堪称节约粮食物用的典范。毛泽东主席一生粗茶淡饭,他也一直要求自己的家庭成员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女儿上学时,吃窝窝头时只把里面的枣掏出吃掉,其余都扔掉。要知道,当时有不少人连饭都吃不上。老师把这件事告诉了毛主席,毛泽东严厉批评了女儿,从此,她再不浪费粮食了。

家风的恪守与传承问题上,父母长辈承上启下,躬身践行,既是继承者又是传续发扬者,因此必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成为道德的榜样,影响并严格要求晚辈继承家风品德并传扬下去。因此,作为品德传承者必须有着“慎独”与“吾日三省吾身”的决心与毅力,躬身垂范,持之以恒,同时在传承与教育的过程中,更当讲究氛围节奏与方式方法,让晚辈人了解到勤俭节约不是老生常谈唱调调,不是政治应景走形式,不是一阵风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更不是道德作秀自弹自唱……让珍惜粮食的节俭理念醒于脑,融于心,付诸点滴行动,且禁得起岁月时光与不良社会思想的检验与考验,自上而下,让节约粮食真正成为一种最基本的家庭理念与习惯,长随于身,像呼吸一样自然,如此才能让节俭之风成为修身治家之本,成为社会文明之魂。

一辈做给一辈看,一辈跟着一辈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好家风传扬的成败决定着社会道德发扬的成败。抛却大道理不说,传承好家风也是父母实实在在为子女着想的举措。司马光说:“父之爱子,教以义方。”用好家风影响子孙后代,是真正不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如此,请从珍惜粮食开始吧!

新闻推荐

我国将推进师范毕业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改革

据新华社电为促进更多师范毕业生从事教育、增加就业,8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进师范毕业生教师资格认定改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