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全麦面包”真假难辨 改变还得“有立有破”

成都商报 2020-08-20 02:10 大字

面包名称看似是个小问题,消费者也未必都会“讲究”是真全麦还是假全麦,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种“不拘小节”的市场经营态度一旦被纵容,就很有可能引发更大的负面效应,弱化经营者对食品安全的应有敬畏。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官方微信近日发文提醒,真正的全麦面包没有小麦粉,必须是100%全麦,建议“假全麦面包”要少吃。产品包装标称“全麦”,实则只是加入了分量不等的“全麦粉”,这与人们对“全麦面包”约定俗成的理解显然存在出入。更有甚者,包装上标称“全麦”面包,实则用全麦粉含量极低的普通面粉做成,同时为了表现出“全麦”的样子,还特意用焦糖色素给面包染色,制成“伪全麦面包”欺骗消费者。这无疑是错上加错。

虽说“假”全麦面包未必对消费者的身体造成直接伤害,但严格保障食品安全,任何食品从标签到实际成分,都应该做到透明、规范。面包的名称看似是个小问题,消费者也未必都会“讲究”是真全麦还是假全麦,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种“不拘小节”的市场经营态度一旦被纵容,就很有可能引发更大的负面效应,弱化经营者对食品安全的应有敬畏。因此,相关的行业标准就应该尽早建立,为经营者和消费者以及监管部门提供更明确的规则依据。

在呼吁完善标准之余,还得提醒部分消费者要打破对于“全麦”概念的过度迷信。全麦概念近几年“火”起来,本身就与部分消费者过于推崇其所谓的“健康”功效有不少关系。事实上,已有专家指出,全麦只是微量元素、膳食纤维多一些,并没有什么神奇作用,减肥、健身还是应合理膳食。可以预期,如果社会对全麦的营养价值和功效有更理性的认知,经营者“不择手段”的迎合之风,或也能够降降温。

因此,“全麦”概念滥用,经营者和消费者都未尝不具有值得反思之处。加快行业标准制定并普及,破除对“全麦”概念的非理性追捧,假“全麦”食品浑水摸鱼的现象,就应该会有所收敛。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朱昌俊

新闻推荐

长江上游发生1981年来最大洪水,重庆段多个站点水位超保;水利部提升应急响应级别 洪峰过境 三峡水库开启10孔泄洪

昨日,三峡水库开启10孔泄洪,迎战建库以来最大洪峰。图/人民视觉昨日,重庆洪崖洞景区一楼全部被洪水淹没。陈超(重庆分社)/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