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周婉京专栏 从明尼苏达走出的男孩:埃里克·索斯

华商报 2020-08-13 01:27 大字

>>作者简介

周婉京,知名作家,艺术评论人。北京大学艺术哲学博士,美国布朗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

出版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欧洲》、艺术评论文集《清思集》、短篇小说《相亲者女》、长篇小说《隐君者女》等。最新作品《了不起的郝大小》被誉为“2020年备受瞩目的都市小说”。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各行业的普遍复苏,下馆子吃饭要排队,看展也要排队。8月1日在上海摄影艺术中心开幕的美国摄影艺术家埃里克·索斯(AlecSoth)新展亦是如此,距离入场还有几小时,位于西岸艺术中心附近的展馆门口就排起了长龙。提起埃里克·索斯,许多人的印象还停留在2004年他在纽约惠特尼双年展上展出的作品集《沉睡在密西西比河畔》,凭着这本堪称“美国南方风物志”的摄影小书,两年后他正式成为玛格南图片社成员。

埃里克·索斯的家在密西西比河北端。他经常沿着这条河跋涉,用一部20世纪80年代末生产的老式相机沿着密西西比河拍了几个月。他在散步中发现,沿河的小城镇中许多仍然依靠这条河来生活,河流给他的影响是在这些作品成型后才逐渐显现出来的,作为一种隐秘力量激发着他的想象力。

这次在上海展出的《我与你:埃里克·索斯》,仍是一些关于人的摄影。他的镜头下,有正在介绍自己收藏的独居老人(在镜头中是模糊的),也有抱着婴儿望向镜头的年轻女人(眼神是游离的)。似乎这些人都在“被拍摄”的那一刻慌了神,他们在想些什么?也是在这一刻,他们作为埃里克·索斯的拍摄对象被记录下来,从他们原本的生活中剥离出来。这种分离反复出现在这个展览上,让人恍惚间觉得“我”与“你”根本都是“你”,又或者皆是“我”?艺术家本人每年都要花很多时间去拍照片,时间主要用在与照片里的人相处上,他们吃饭、聊天,一起抽烟、喝酒,亲手搭木屋。在他们所居住的美国中西部,到了冬天积雪数月不化,然后他们一起铲雪,明明知道冬天不会很快过去,却还是在聊春天什么时候到来。

2012年到2014年,埃里克·索斯开始尝试记录更多的美国社区生活。他与文字记者布拉德·泽拉尔(BradZellar)合办了一份名为“LBMDispatch”(LBM电讯)的小报,他们到美国东西部各州拍摄一些联谊俱乐部、高中舞会、足球赛和选美比赛的日常生活。

关于这段经历,埃里克·索斯在他出版的一些摄影书中承认——他像大多数明尼苏达人那样不太爱说话,摄影对于他大概是最接近于“诗”的一种媒介,但它又不是“诗”。他的这些作品中时常出现一些长着杰克·伦敦脸孔或雷蒙德·卡佛模样的陌生人,与他们对视的瞬间,他按下快门的片刻,有时候拍摄与被拍摄的双方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摄影反倒成为他与世界交流的一种方式,好像这样他就不必说话,少了些许尴尬。正因为如此,如果用诗意来评价埃里克·索斯的作品,未免显得矫揉造作。因为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拍的不过是美国底层民众一些最寻常的“狗日”(dogdays),是生活,也是无甚稀奇。

新闻推荐

应对暴雨,“宁可十防九空,不能失防万一”

■社论本质上,极端天气也是对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的考验。8月12日,北京迎来入汛最强降雨过程。北京市气象局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