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与接受, 唤醒对生命本真的理解 陈春花
在接触世界时,逻辑成为人们思考的主要规则。什么是逻辑呢?传统的逻辑主要讨论三种内容:概念、判断、推论。
“概念”是指我们平常所使用的名词,如月亮、花、树木等,任何可以想象得出来的名词,都称为概念。人们为了相互交流的一致性,为每一个概念赋予了“意义”,概念并不是这个事物本身的表达,而是人们为了交流所赋予的意义。由此可知,每个人对概念的理解,都是会有一些个人经验所形成的特殊认识。
记得刚刚考上大学,从东北偏远小镇到广州,看到“自来水”时的惊讶,虽然在中学的课本里知道“自来水”这个概念,但是因为完全没有经验,无法想象“自来水”是什么样子,所以当“自来水”真实地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竟然超出了我的想象,我激动地跑回宿舍写了一封长长的信给中学班主任,只为告诉她“自来水”是什么样子。
两个以上的概念结合在一起,会形成“判断”。任何一个完整的想法或者句子,都是一个判断。判断又称为命题,表示当人把主张表达出来之后,就变成客观命题,可以让他人看到、听到,甚至可以研究真伪。撇开概念是否能够表达真实不谈,但就判断本身做出思考,也会发现,所谓客观的命题也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命题,而是一个人自己的主张,并借助于判断强加给他人。
比如说,天气很冷。这是一个判断,这个判断来自于提出这个命题的人自己的判断,也许他会借助于天气测量的工具,用-10℃来证明自己,但是他无法了解到,对于一个生活在南极的人来说,这是一个热的天气。因此判断本身也受制于人们自己的经验和局限。更何况加上概念本身的局限性,判断与真实之间的差异可想而知。
推论就是从既有的判断推衍出新的判断。在逻辑上称为推论,在日常生活中称为推理。包括直接推论、三段论法、两难推理。在学习哲学的课程中,推论的课程是大家最喜欢的课程,因为在这里,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运用推论,把别人判断打破,每一个人都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甚至可以说是狡猾来战胜别人。
如果我们基于“自我”的立场来判断事物,则无法真正找到事物本身。概念、判断、推论,都无法真正表达客观事实,这也是人类自己认识世界的局限性所在。除了科学之外,人们学会借助于另外一种途径来认识世界和人生,这个方法就是对于“空性”的理解与把握,也就是离开概念来把握人生。
离开了概念和经验,我们会有不安,会惶恐,会感觉到自己被周围的生活所抛弃,甚为担心自己是否符合这个社会的潮流,是否能够在与大家达成共识中获得安全。这一切使得我们越发在意外部的变化和评价;越发增进自己的知识、概念、逻辑和判断;越发依赖经验和自己的能力。这些已经成为生活的习惯,也成为我们保护自己的经验。
现实好像在和我们开玩笑,当知识和经验足够强大时,我们会发现更大的不安涌现,这更大的不安不再来自于能力和经验,不再来自于知识和逻辑,而是来源于自己的内心,以及无法认清自己、认清世界的迷惑。曾经苦苦追求的目标终于达成,带来的并不是快乐,而是空虚;曾经认为极其重要的东西终可拥有,带来的并不是满足,而是负担。这样的感觉越发呈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如一个普通的母亲,一直盼望着孩子长大,而当孩子真的长大离开的那一天到来之时,母亲没有感受到喜悦,而是空虚与难过。
此时发现,我们之前所追求的东西,所积累的能力和知识,所取得成绩或者成功,还是无法让我们对未来有美好的把握,一切外在努力无法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回归本心该是选择的出路,让“自我”变成“空”。学会放下,学会包容,学会接受,不安就会减少,失落就会减少。
学会放开自己,就是唤醒对于空性的理解:“空”是什么,空不仅仅是包容,空更是坦然“接受”。
(作者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
(选自《新华日报》)
新闻推荐
8月4日,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砖桥镇魏湾村鼎峰合作社社员们正在收获锦绣黄桃。据介绍,2015年,该合作社从浙江引进种植110多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