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汪曾祺好玩 ●陆恺

马鞍山日报 2020-08-10 00:41 大字

汪曾祺好玩

●陆恺

今年是作家汪曾祺百年诞辰。他的家乡江苏省高邮市新开了一座汪曾祺纪念馆。我在网上浏览了纪念馆的局部。外观远看像七部掀开的书稿,内景错落有致,宛如汪家大院的院落天井。纪念馆还将汪老生前在北京的书房整体搬移过来,让广大“汪迷”可以近距离领略一代文豪的风采。

汪老已经百岁了,我有点没有想到。一直以为他不过是个七八十岁的老头儿,想来这与他的大器晚成有关。汪老真正意义上的走红可以说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虽“出道”较晚,但渗入民心的速度很快,一个鲜明的例子,就是我身边文友写文时特别喜欢引用汪曾祺,尤其是美食文。毋庸置疑,汪老是个美食家,他笔下的美食品种多,辐射广,仿佛将此生吃过的所有菜肴,都事无巨细记载了下来。最有看头的是他将个人的生活经验融于文中,读来生动有趣,引发共鸣。我去昆明旅游时,就将他的《昆明的吃食》《菌小谱》《昆明菜》当作了美食指南。去北京时,亦跟着他的文,品尝了北京豆汁儿和北京烤肉。

汪老还写了不少花草果蔬文。很多文友喜欢引用他的这一句:“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他们很温暖。”对花朵的款款深情,溢于字里行间。他的草木果蔬文里有人物、故事、传说,最关键的,是有他自己。人在其中,文才显真实、丰满、有烟火气和亲和力。

其实,我最初读汪曾祺,并非他的散文,而是他的短篇小说《受戒》。他的恩师沈从文曾说塑造小说形象,要“贴着人物写”,汪曾祺牢记恩师的教诲。小说《黄油烙饼》中,他就站在萧胜孩子的视角来对话,比如萧胜对蘑菇圈的感受是“它不停地长蘑菇,呼呼地长,三天三夜一个劲地长,好像有鬼,看着都怕人。”“写小说就是写语言”,这是汪曾祺对小说的独特见解。

我眼里的汪老,可以说是一个杂家,他兴趣广泛,玩得很杂。虽以小说散文闻名于世,但据他身边朋友说,他写文章的兴致还不及写毛笔字与画画。他儿时去文游台玩,就用薄纸蒙在《秦邮帖》石刻上,用铅笔把字帖拓下带回家临摹。他画画,纯属自娱自乐。和他的散文素材相类似,他的画中常出现的也是植物、动物和果蔬,画中的小诗题跋更是神来之笔,比如他画过一幅《紫薇花》,题跋为:“紫薇花对紫薇郎。此画殊无章法,紫薇本无章法。”又比如一幅《冬日菊花》,题跋为:“新沏清茶饭后烟,自搔短发负晴暄。枝头残菊开还好,留得秋光过小年。”

汪老曾说:“生活,是很好玩的”。确实,人活着,就得有兴致。汪老始终活在自己的性情当中,借作品直抒胸怀,过着一份“审美化”了的生活,潇洒有情致。我想,这就是汪老广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吧。

新闻推荐

危机沟通首先不讲道理

危机沟通首先不讲道理,讲主观感受!如果还有道理可讲,没有危机。当双方都认定自己是受害者时,各自表述大道理只能增加竞争烈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