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APP在重庆市九龙坡区上线,知情不报者将被追责 为“少年的你”撑起保护网

安徽工人日报 2020-08-08 02:55 大字

“你们也都下载了这个APP?”“先注册也没坏处。”近日,《工人日报》记者注意到,在重庆九龙坡多个中小学家长群掀起了讨论“强制报告”APP的热潮。许多家长表示,这一APP为孩子们织起了“保护网”,照亮了家长平时难以触及的“隐秘角落”。

据了解,“强制报告”APP是由重庆市九龙坡区检察院、重庆市公安局九龙坡区分局联合开发的强制报告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线索智能平台,于今年7月23日正式上线试运行,这也是全国首个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的APP。业界人士称,“强制报告”APP的面市,有望通过学校、医院、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破解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发现难”的问题。

破解侵害未成年人“发现难”

2017年至2019年,检察机关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分别为4.76万人、5.07万人、6.29万人,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在办案过程中,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发现不及时,严重影响了打击犯罪和救助未成年人的效率、效果。

“‘强制报告’APP备受关注的背后,凸显的是当前未成年人保护难的问题。”重庆一知名培训机构的负责人李东分析。

影响打击犯罪效率效果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发现不及时,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多发生在“隐秘的角落”,即内部封闭环境,例如家庭、学校、培训机构、宾馆、娱乐场所等,外人难以察觉;二是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有限,一些孩子遭受侵害后不敢也不愿,甚至不知道要去寻求帮助,甚至个别年轻人被多次侵害后仍未报案;三则是“立案难”和“取证难”,在证据层面,未成年人不知道如何保存证据,报案时已经时过境迁,造成证据灭失,另外低龄儿童也面临证言采信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有责任的义务主体强制报告,颇有必要。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监察委员会、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国家卫健委、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国家机关、法律法规授权行使公权力的各类组织及法律规定的公职人员,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的各类组织及其从业人员对侵害未成年人案件有报告的义务。

而在重庆市九龙坡区,APP上线当天,九龙坡区检察院就联合该区监察委、区公安分局等9部门会签《九龙坡区关于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实施办法(试行)》。该办法要求,九龙坡区相关部门、街镇和居(村)民委员会,中小学、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等与未成年人密切接触行业组织的工作人员应当下载安装“强制报告App”。

有学生家长在社交平台写道,“这是专属于未成年人的110平台,是照亮‘隐秘角落’的一束光,为孩子们撑起了保护网。”

老师不再只能当“和事佬”

“我有一个14岁的女儿,正在读初中,我只要看到她脸色不对,就会给她的班主任打电话。”居住在九龙坡杨家坪附近的陈芳(化名)告诉记者,因为她的女儿比较内向,遇到事后总闷在心里,“我总担心她在学校发生什么事。”

因此,“强制报告”APP上线的第二天,陈芳自己下载后,又将该APP的截图发到了家长群,并提议亲朋好友都注册该APP。“有些是下载的APP,有些是在微信小程序上注册的。”陈芳说,如果家长、老师,甚至是学生都用这个APP,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肯定能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需要“强制报告”的不只是性侵犯,根据最高检等9部门下发的意见,虐待、欺凌、殴打、拐卖、遗弃、工伤、被组织乞讨等,都需要报告,包括“疑似遭受”情形。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则包括“依法对未成年人负有教育、看护、医疗、救助、监护等特殊职责,或者虽不负有特殊职责但具有密切接触未成年人条件的单位、企业、组织,如教育、医疗、儿童福利机构、救助机构;旅店、宾馆,居(村)民委员会等”。

重庆九龙坡区一位中学老师坦言,有些学生因父母过于溺爱,唯我独尊,校园霸凌事件时有发生。过去,老师往往以“和事佬”的身份进行调解,效果十分有限。“强制报告”APP出现后,此类事件老师必须向公安机关报告,由执法部门出面处理,既能让当事双方认账,也能让老师避免陷入“左右为难”的尴尬局面。

记者了解到,该APP上线仅一周,就接到十几次的报告,也有外省报告的情况。

重庆市九龙坡区检察院检察六部主任何可坦言,该APP如此受关注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是因为当前群众对预防未成年人性侵、校园霸凌、虐待未成年人等恶性案件高度关注。

不强制报告将被追责

记者打开“强制报告”APP发现,其可从APP端、PC端、微信端3个端口登录,能同步上传照片或视频,方便及时收集证据。这一APP具有举报方便、受案快捷、查处及时、监督同步等特点,聚焦强奸、猥亵、虐待、伤害未成年人等9种强制报告情形,集举报、处理、监督三大功能于一体,实现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早发现、早干预、早惩治,及时阻断对未成年人的持续伤害。

记者注意到,在APP中点击“强制报告”栏后,会弹出报告须知,列举了应当立即据实向公安机关报案或举报的9种情形,待报告人将自己与受害人的相关情况输入提交后,便会出现“查询码”,报告人可在程序页面底部的“进度查询”栏中查询办理情况。

“APP系统会自动提示,超期未回复的将‘红色预警’,杜绝报告不处理的情况。”九龙坡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举报线索上传后,由九龙坡区公安分局统一受理,系统会发短信提示管理员受理,确保3日内回复报告人、3个月内回复处理过程或结果,检察机关将全程监督。

何可表示,对于医院、学校、乡镇社区的公职人员而言,如果不如实报告,一旦发生侵害未成年人的案件,由其单位追究纪律责任,如果后果严重的,将由监察委进行问责处理。对宾馆、校外培训机构等单位的非公职人员,如果不如实报告,同样会被倒查责任,由该行业的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罚,比如吊销机构的营业执照。

采访中,也有法律专业人士向记者表示,强制报告APP,还需要完善相应配套机制,例如对未成年人隐私的保护、对报告人的保护等。

在北京德恒(重庆)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建看来,保护未成年人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重视、参与和支持,只有社会各要素广泛参与“聚指成拳”,加上机制不断完善,并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才能将未成年人保护网彻底筑牢。

新闻推荐

做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治引路人 对话最高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厅负责人

如今,越来越多的检察官活跃在校园里,成为孩子们的法治课堂老师。据统计,全国共有2.7万名检察官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有效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