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诗·客船·依旧的涛声

白银日报 2020-08-06 09:19 大字

曹伟明

自从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被唱进流行歌曲《涛声依旧》后,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广为人们熟知,都想凭自己的那张旧船票,登上“天人合一”的历史文化客船。

一首好的诗和歌,往往是富有艺术魅力,能够扣人心弦,引起共鸣的。尤其是那淡淡的忧愁、长长的思念和独特的生命神韵,会让人痴迷,这是江南文化的魔力所在。

穿越姑苏千年的历史,领略那江枫古桥、铁铃古关、寒山古寺、枫桥古镇和运河古渡,让“千年的你我”怀揣着姑苏古今贯通的“联票”,去追寻江南的文化源头,那是一种艺术欣赏的审美享受。

进入寒山寺,映入我眼帘的是清代大才子俞樾书写的张继诗碑。那飘逸的墨宝字体,叠映出了姑苏城外霜花满天,寒山寺外渔火摇曳的诗意之美。我曾在幼年时背诵过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所以那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恋,始终走不出我的心田,让我一直寻梦江南、守望江南。

记得初次来姑苏寒山寺时,我总以为那孤寂的夜半钟声会穿越广袤的田野、绿色的村庄,伴着运河水流,悠悠地停留在河埠头边上的船中。没想到身临其境,寒山寺和运河紧贴相邻,和尚的撞钟声和泊船的水流声,声声交汇,潺潺流淌,神采飞扬。如果人们站在枫桥上,可以看到穿着袈裟的和尚,扯动钟杵敲钟的虔诚身影。

寒山寺虽然规模不大,然而一旦与诗歌结缘,就名闻遐迩了。寺名寒山,是为了纪念唐代那位留下数百首诗作与拾得齐名的诗僧。后来,张继的这首诗,更是造就了姑苏城外令人神往的千古风景。

据我所知,古今中外,许多名胜风景往往是由诗人和诗作无意之间造就的。诸如崔颢的黄鹤楼、辛弃疾的郁孤台、李白的敬亭山、陈子昂的幽州台、陆游的沈园……全都是诗人、诗韵和名胜、人文的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人类的审美是相通的,乡愁乡情乡恋是共同的情感。据说张继《枫桥夜泊》是日本最流行的唐诗之一。日本的旅行团每到苏州,往往是一下火车便直奔枫桥寒山寺。每年除夕,还组团专程到寒山寺撞钟守岁。想当年他们的先辈,从上海最早的对外贸易港口青龙镇登岸,沿着苏州河来到寒山寺边,“枫桥夜泊”,撞钟赏月。营造了姑苏城外“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历史场景,享有了唐宋时期来中国学习佛教的人文体验。

江南的风情是诗意的,也是温婉的,更是绵长的。月色、冷霜、江枫、渔火、客船,伴着“乌啼”和“钟声”,传递出大运河边和水墨江南的“忧愁”和“悠扬”,形成醉美江南多重奏的蓝色交响乐。

大运河边的寒山寺,让江南的忧愁有了水一样的绵长,流淌在人们的心田里。那悠远的钟声,有了刚柔相济的广度和深度。它们穿越了古今,在人们的生命乐章中撞响,让缠绵的声波一阵阵发散,一圈圈涟漪荡漾,净化着心灵,珍爱着生命。

钟声,辞旧迎新,祈祷祝福;涛声,前浪后浪,乘风破浪。寒山寺的钟声,是悠扬的;大运河的涛声,是奔腾的;姑苏城外的客船,是令人向往的……它们与张继那首有温度有情怀和有关爱的诗作是分不开的。千年的唐诗意境,江南的文化传统,都是不会消逝的。

(摘自《文摘报》)

新闻推荐

喷施玉米控旺剂勿随意三点常识要牢记

玉米是我国黄淮地区的主要夏秋作物,能否夺取丰收,关系到农民的秋季收入,影响巨大。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掌握好防治时机最为重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