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第二天就要办婚礼 少女举报父母逼婚 17岁的落跑新娘 不后悔举报 后悔说太多

成都商报 2020-08-06 02:42 大字

张某依所居住的村庄

或许很久之后,张某依仍会回想起那个勇敢无比的上午。2020年6月1日,17岁的张某依借口出门逛街,骑上电动车,从家径直去了4公里外的云潭镇政府。虽然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但她的人生轨迹却因此发生了改变。如果没在那天走进镇政府,向妇联工作人员举报父母“逼婚”,第二天,张某依便会出现在她自己的婚礼现场,和年长她5岁、只见过6次的邻村男子“结婚”。

退婚后的张某依虽然以往届生的身份参加了中考,但与父母的关系却变得更加紧张:举报事件发生至今已有两个月,张某依的父母在深圳打工从未回来,双方之间没有有效沟通。

“我平时不爱说话。”张某依说,她不后悔去举报父母,也不觉得举报有错。但有一点,觉得自己还是做错了,就是在被逼婚这件事上“说太多了”。

红星新闻记者 刘苹 王剑强 发自广东茂名

父母之命

经媒人介绍认识住隔壁村的男方

在张某依的老家见到她时,张某依正在家中吃着爷爷做的早饭,爷爷则在一旁看报纸。这是一栋两层的楼房,从居住条件上来看,在村里并不算差。那场原本布置喜庆的婚礼,如今已没留下什么痕迹。婚礼取消后,张某依的父母前往深圳打工,张某依则独自一人居住在二楼的房间,其爷爷和弟弟住在一楼,一楼的墙上贴着张某依弟弟在学校所获的一些奖状。

“我和弟弟一样,也有过奖状,只是没有贴出来。”多数时候,张某依总是沉默不语,偶尔挤出点微笑,但谈起读书的话题,总能激起她的兴趣。上学时候的书籍都被张某依收好放在房间里,离开学校的那几年,也一直没有丢掉。张某依盼望着有重新上学的那一天,直到前不久差点成了“新娘”。

婚事是父母安排的,男方是经媒人介绍的相亲对象,住在隔壁村。春节之后,张某依的“婚姻”开始进入这个农村家庭的日程。张某依记得其母在与她谈论“嫁人”时的那些反常——前一天,母女俩才因上学的事情吵了一架,但是第二天,母亲就有了“前所未有的温柔”对她说,“妈妈带你去看看男孩子好吗?”

张某依说,母亲反复向她细数结婚的好处,但她始终没有答应,张某依不想结婚,只想上学。随后,母亲逐渐失去了耐心,从那天下午到傍晚,劝说变成了唠叨,唠叨又变成了气愤,张某依觉得有些倦怠,终于同意了“相亲”。

固定任务

母亲每天催她和相亲对象聊天

在媒人家见第一个相亲对象时,张某依坐在角落里不说话,其母告诉男方张某依已经19岁了。之后,张某依和男方建立了联系,母亲让她“多给他发消息”。私下,张某依告诉了男方自己的真实年龄,男方回复称,“其实我也不想这么早结婚。”

张某依不知道双方的亲事为什么没有谈成,只知道距离和第一个相亲对象见面不到10天,其母又带着她去见了另一个22岁的男生。后来,两家定下了亲事,“妈妈让我和第一个男生断了联系,开始每天催我和第二个男生聊天,就像是固定任务。”张某依说。

自己的一切似乎都是父母在安排和通知。“有一天,妈妈突然跟我说,要拍婚纱照,男生已经在家门口了。但这之前,没有任何人跟我说过。”于是,张某依将自己关在房间里,用沉默来抗拒,母亲则一直在门外喊她,四个小时后,张某依还是出了门。在摄影棚里,摄影师让张某依“笑开心点”,但她无奈道:“只能对着镜头苦笑”。张某依说,她不敢再看自己的婚纱照,17岁的她根本没想过“真的要嫁人了”。

张某依的婚礼日期定在了6月2日。从第一次见面到婚礼前,双方一共见了6次,“都是父母安排的。”张某依说。

勇敢举报

她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张某依决定去举报自己的父母。这个念头源于婚礼前一天,有朋友建议她去找当地妇联寻求帮助。张某依想,去试试吧,虽然不知道能否成功,但这已是她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很多天以后,张某依仍会回想起那个勇敢无比的上午。她借口出去逛街,骑上电动车,到了云潭镇政府。这是张某依第一次与政府工作人员打交道,她一路询问找到了妇联的办公室,告诉工作人员:父母未经她同意,给她定下一门亲事,但她不想结婚,还想继续读书,希望妇联帮助她。

以后的事情,进展快得出乎了张某依的意料。根据云潭镇发布的媒体通稿,接到举报后,云潭镇妇联向镇司法所反映了情况;镇司法所工作人员告知张某依,她父母的做法违反了《婚姻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并当场打电话向张某依的父母宣讲相关法律法规,并要求立即停止这场违法的婚姻。当日傍晚6时许,云潭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来到了张某依所在的村委会,召集当事双方到场协商调解。经调解,双方父母均表示,尊重婚姻自由,同意不再逼迫张某依结婚,取消婚礼事宜,并当场签订了承诺书。

工作人员走后的晚上,张某依说,一直到当晚10时左右,母亲对她的咒骂声就一直没停下来过。张某依称,她只能躲在房间里,“已经这样了,我没有其他办法。”

作为流水线上的一环,张某依需要从早上八时起一直工作到晚上七八时,这样的工作“太没意思了”,但她并未反抗,因为张某依想做父母眼中“听话的孩子”

流水线上的“赚钱人”

不知道自己工资多少 都是打到父母卡里

随着这次事件的发酵,张某依遭遇到身边亲戚的“指责”、“教育”。“如果我不去投诉,那我的一生就这样被安排了?你愿意被这样安排一生吗?”张某依说,她一开始还理直气壮。但亲属回复道,“不喜欢被安排,你有能力养自己吗?”“没有能力就一定要被乱安排?”张某依疑惑着反问道。亲戚却说:“十几岁了,这点能力都没有吗?”张某依顿时哑口无言。

实际上,一年前张某依也是帮家里赚钱的人,那时她跟着父母一起到深圳的一家钟表工厂打工。张某依回忆道,自己的正式打工生涯是从2017年第一次中考后开始的。虽然此前,她还在上学时,每个暑假都会去父母所在的工厂帮忙打打下手,做不正式的“暑假工”,但自2017年中考后,父母就把她接到了厂里,一直工作了两年。

张某依说,父母从没和自己谈过是否上高中的事情,她也没问过父母。开始时,张某依默默接受了这一切,她也悄悄地去查了自己的中考成绩,并不理想,考不上县里的重点高中。张某依说,在工厂里,由于年龄小,老板只安排她给父母打下手。因此,张某依没有工位,也没有属于自己的工资卡,“工资都是打到我爸妈的卡里,我有多少工资从来都不知道。”

张某依的工作是给钟表上零件,作为流水线上的一环,她需要从早上八时起一直工作到晚上七八时,有时候还会加班到深夜。张某依觉得,这样的工作“太没意思了”,但她并未反抗,因为张某依想做父母眼中“听话的孩子”。

担惊受怕的“姑奶奶”

这次举报,将她和父母间的代沟挖得更深了

婚事“黄”了一礼拜后,张某依的父母回到深圳打工,再没有回家,“我不联系他们,他们也不联系我。”6月10日上午,云潭镇妇联和志愿者一行9人回访张某依一家,并送来一套备考教材。云谭镇分管妇联工作的党委委员黄晓燕表示,工作人员对双方家庭进行了教育,后续将继续跟踪做好相关教育疏导工作,包括张某依父母的思想工作,并为支持张某依复学提供相应援助。

据官方消息,茂名、高州两级妇联获悉张某依的情况后,经多方努力,在中考前一个月,解决了张某依返校的问题,云潭中学同意张某依以往届生身份参与旁听备考,并安排宿舍午休,直至其参加完中考。7月22日,张某依参加了2020年的中考。由于离开学校已三年,加之复习时间太短,张某依认为自己的成绩可能不太理想,“考高中比较难,我打算读职业高中。”

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在张某依看来,这次举报,将她和父母之间的代沟挖得更深了。直到7月末的一天,在村干部的劝说下,张某依给母亲打了一通电话,但母亲在电话中仍未原谅她,她也不知道该如何缓和与父母的关系。

最近网上又传出消息,称其父母仍不支持张某依上学,由爷爷承担张某依就读职高的学费。对此,黄晓燕表示,张某依的父母是答应给学费支持女儿继续读书的,部分信息渠道仅从张某依单方面了解情况而造成了错误解读,“原因在于其父母未和女儿建立起正常沟通。”黄晓燕说,云潭镇党委政府也正积极调和张某依与父母的关系,消除其与父母的隔阂,持续提供必要帮助,不让女孩因为家庭原因影响学业。

张某依的微信昵称是“姑奶奶”,她说,这样显得比较有气势。但现实中,张某依总是显得有些彷徨、无奈,又有点“担惊受怕”。她说,不后悔去举报,也不觉得举报有什么错,但有一点自己还是做错了,就是在被逼婚这件事上“说太多了”。

中青评论

都2020年了还“包办婚姻”?

纵观这起事件,张某依父母的错误可谓不止一处。早在1950年,作为新中国第一部法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便已明确了“婚姻自由”这一基本原则。因此,张某依父母试图以“钦定”的方式给女儿包办婚姻,剥夺子女的婚姻自主权,本来就已是大错特错。与此同时,张某依不仅没有达到20岁的法定婚龄,还是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在这种情况下,张某依的父母坚持要让其成婚,更是错上加错,涉嫌损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张某依的经历虽然是一起极端个案,但这也提醒着我们:即便是在广东这种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也依然存在包办婚姻这种腐朽观念的生存土壤。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年轻女孩很可能会被父母视为“嫁出去换彩礼”的商品,因此在教育上受到不公平的对待,甚至被胁迫婚配。

为此,全国各地的民政部门还应坚定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一方面要细心留意辖区是否存在腐朽观念的“尾巴”和不良风气的“苗头”,一旦发现及时消灭。另一方面,也要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不断在基层推广符合现代文明原则的婚恋观、性别观与亲子观。

与此同时,在必要的情况下,有关部门也应适当启用法律工具,对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条,包办、买卖婚姻的个人加以惩处,维护法治尊严。由于违反婚姻法包办他人婚姻的,往往是受害者的亲生父母,惩罚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损害受害者的权益,有关部门对其加以惩戒时难免有所顾虑。对此,执法者既要考虑实际情况,尽量避免年轻受害者受到“次生伤害”,也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对个别情节恶劣的父母果断出手,对同类违法行为加以震慑,为婚姻法树立权威。

新闻推荐

丑态百出 沦为笑柄 看清美“三无”政客真面目系列评论之一

新华社记者韩冰一段时间以来,以国务卿蓬佩奥为代表的一小撮造谣抹黑无底线、为政荒谬无下限、搞乱世界无极限的美国“三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