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鹤:皎皎仙家鹤 远留闲宅中
原创 诗书画 东方卫视诗书画
鹤是我国著名的珍禽,因其嘹亮的鸣叫、秀美的体态、轻盈的步伐、飘逸的姿态,而备受人们的青睐。
以鹤作为载体的“鹤文化”,在我国可谓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自先秦时期起,鹤就被人们赋予富贵、吉祥的寓意,而秦汉以后,人们称鹤为“仙鹤”,别称为“仙禽”,可见鹤的这种文化蕴涵是何等的深入人心。
历朝历代的文人也都非常欣赏鹤的秉性,可谓是“爱鹤如命”,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诗,看看古人因为养鹤而发生了怎样的趣事。
和裴司空以诗请刑部白侍郎双鹤
(唐)张籍
皎皎仙家鹤,远留闲宅中。
徘徊幽树月,嘹唳小亭风。
丞相西园好,池塘野水通。
欲将来放此,赏望与宾同。
张籍在这首诗中说:鹤身上那洁白的颜色,使它看起来好像来自于仙界,它是如此珍贵,却被白侍郎远远地留在了一处不常居住的宅院。
正因如此,这对仙鹤只能每天于月下徘徊,在幽静的树丛中,对着清风凄厉地鸣叫。
话说回来,还是丞相的西园好啊,那里的池塘是自然形成的,开阔风雅,白侍郎你还是把那对仙鹤安置在这里吧,这样大家就能共同来欣赏它们了。
这首诗开篇先夸奖了白侍郎的鹤,随后开始抱怨白侍郎“暴殄天物”,第三联转而讲述丞相的花园似乎非常适合仙鹤居住,最后向白侍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把鹤带到丞相的花园来。
其实,诗中的丞相指的是裴度,裴度在长安兴化坊新建了一座园林,也就是诗中的“西园”。
这个西园以水池为主,裴度在池边栽种了各种花草树木,水中也有野鸭和白鹅,还设了船舫,各种要素大体完备,唯独缺少最重要的一种,就是最能提高园林风雅度的鹤。
而裴度的好友白居易,也就是诗文中的白侍郎,在洛阳的家中,恰好有两只鹤,白居易身在长安做官,虽然有鹤,却也同样见不到,不免冷落了这对鹤。
因此,裴度给白居易写了一封信,希望白居易能将这对鹤送给自己,并将它们安置在自己的园池中。
裴度的提议让白居易措手不及,他自然舍不得双鹤,委婉地拒绝了。
但没想到,张籍和刘禹锡也跑来凑热闹,两人分别写了一首诗,劝白居易:还是丞相的园林更适合双鹤。这也就有了我们今天欣赏的这首诗。
后来,白居易在大家的劝导下,忍痛割爱,将双鹤送给了裴度,自己还写诗,像慈父一样谆谆教诲双鹤。
进入相门后饮食无忧,但要记得自己初来乍到,夜里栖息不要与鸡争树,清晨沐浴要让凤先入池,以后青云直上了,不必惦记自己这个老翁,那种对双鹤的缠绵难舍之情溢于言表。
这桩风雅事,恰恰体现了唐代士大夫生活中的一面,由此可见,鹤也是古代文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养鹤、赏鹤、爱鹤之风十分浓厚。
“鹤”,在中国画中常被艺术家作为主题来表现。诸多画家喜欢画鹤,将鹤作为表现意象呈现在画作中,不仅是对鹤优美体态和高雅情趣的赞美和表现,更是将其与富贵、长寿等美好寓意联系在一起。
明代宫廷画师边景昭善于画鹤,他笔下鹤的姿态生动优雅,刻画精妙工致,带有浓厚的宫廷花鸟画特征。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欣赏边景昭的代表作之一《竹鹤图》。
▲《竹鹤图》 明 边景昭
绢本设色 180.4cm×11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中两只仙鹤置身于空旷的山水环境之中,景物虽然不多,但却意境悠远。近景处的坡岸上,一只丹顶鹤低首缓步前行,后面的那只引颈回首独自理毛、单脚着地。两者一动一静,相得益彰。
双鹤的背景是平静的湖面和低缓的堤岸,前后景所体现的空间感,与山水画中常用的“平远透视法”营造的空间效果相同。
《竹鹤图》中两株交叉的老竹置于双鹤之间,另外一株置于最后,既能突出双鹤的主体地位,又能加强画面的空间层次。并且通过鹤颈部的弯曲造型,打破了由竹子穿插所带来的构图平直单一的模式。
而画面底部的坡岸占了画面将近三分之一的画幅,坡岸面积所带来的分量感使画面更加稳重、和谐。
边景昭画花鸟画的艺术特点,就是继承了宋代“院体”花鸟,同时又融入了新的时代追求,掺入了质朴清雅的情趣,独具一格。他的花鸟画优美而不流于柔媚,在工整妍丽中传达出雍容浑朴的气质,创立了明代工笔重彩花鸟新风。
▲《花竹聚禽图》明 边景昭
上海博物馆藏
▲《杏竹春禽图》明 边景昭
上海博物馆藏
鹤,作为传统中国画中常见的表现意象,这和它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与自身的魅力有着密切关联。
从先秦时期富贵荣华的意象,到被誉为高雅、长寿的象征;从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鹤鸣之士”到“闻道鹤书征”的隐逸象征,鹤所被赋予的历史文化内涵,无不透露着人们对美好事物和生活的向往。原标题:《仙鹤:皎皎仙家鹤,远留闲宅中》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8月4日,参观者在郑州食品博览会上参观。8月3日至5日,首届郑州食品博览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多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