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鸟: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我国古代流传着很多关于青鸟的传说。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青鸟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故事了。
据《山海经》记载,西王母住在昆仑山上,昆仑山依次被“弱水”和“炎火之山”环绕。
“弱水”连羽毛都无法浮起,“炎火之山”上的烈火能把投入其中的东西全都烧毁,因此西王母几乎处在与世隔绝的状态,只有飞鸟才能飞过“弱水”和“炎火之山”,到达昆仑山。而青鸟,就是为西王母运送食物、传送信息的神鸟。
《山海经》中记载,西王母有三只青鸟。《山海经》之后,人间帝王开始出现在西王母的故事中。
据《汉武故事》记载,有一年农历七月初七,汉武帝在承华殿斋戒,这时候有一只青鸟从西方飞来,落在殿前。汉武帝就问东方朔是怎么回事。
东方朔说,这是西王母快要来了。不一会儿,西王母就到了,还有两只青鸟侍奉在她的旁边。这里的青鸟,担任传递信息和护卫的职责。
传说中的西王母和汉武帝相会,既是人仙两界的交往,又是男女两性的会面,因此,后来青鸟逐渐演变为俗世男女之间的信使。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描写青鸟最为经典的诗作。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是诗歌的一个类别。当作者不方便或者不想直接用题目来揭示诗歌的主题时,就用“无题”作为标题,而李商隐就以写“无题”诗著称。
这首诗以一名女性的口吻写出了她对情郎的相思。诗中写道:我想和你见面,却困难重重;正因为相见太难,面对离别,更觉得难舍难分。
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零的暮春时节,我饱受离别之苦。春蚕直到死后才会停止吐丝,蜡烛直到烧成灰烬才会停止流泪,而我对你的思念就像春蚕的丝,蜡烛的泪,至死方休。
我早晨起来梳妆照镜,只担心如云一般的鬓发颜色更改,容颜不再;你晚上应该也因为思念我而夜不能寐,独自吟诗遣怀,却只觉得月光寒冷,内心凄凉。
你的居所离我并不算远,却无路可通。我多希望,青鸟能代替我去看看你啊!
李商隐曾经在十七岁左右,到河南王屋山学道。有人猜测,在此期间,李商隐和灵都观女道士宋华阳曾经发生过恋情,但是因为这段感情不能为外人所知,所以后来李商隐写了很多含蓄委婉的诗来表达爱情。
在这首诗中,蓬莱山是古代神话中的海上仙山。因为某种力量的阻挠,这位女子难以和她的情郎见面,因此用遥不可及的蓬莱山,来形容情郎的居所。
面对相爱而不能相守的情郎,这位女子宁可青春虚度,相思摧残,也要至死不渝地守护心中的爱情。
她唯一的愿望是青鸟可以替她去看看远方的情郎。这首诗把女子的相思之情写得凄美哀怨而又坚韧执着,从而成为吟咏爱情的经典诗作。
青鸟,是传说中的神鸟。《左传》中说,“青鸟氏,司启者也。”意思是,青鸟是开启之鸟。
《左传》之后,人们围绕青鸟的“司启”功能展开想象,渐渐演绎出了青鸟传信等神话故事,同时,青鸟的形象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生着变化。
下面,我们就在清代画家余集的《瑶池仙女图》中,去看看他心目中的青鸟形象。
▲《瑶池仙女图》 清 余集
广东省博物院藏
在神话传说中,“瑶池”是昆仑山上的池名,而昆仑山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
在这幅画中,瑶池边上,云雾缭绕,一位仙女带着侍女御风而行,身后的侍女举着障扇。两位仙子头戴簪花,面容清秀,衣袂飘飘。
一只青鸟跟随在仙女的身侧,青色头冠,赤色胸脯,漂亮的青色尾巴虽然几乎被完全挡住,但依稀可见青鸟的尾羽和孔雀的尾羽有些相像。
在这幅画中,侍女手中的障扇特别显眼。障扇是一种长柄扇,最初的功能是遮阳、挡风、防尘,因为扇形巨大精美,看起来威风气派,所以又叫“仪仗扇”。
画中的青鸟青色头冠,和《山海经》中“赤首黑目”的形象不太相同。也有人认为,青鸟就是青鸾,而青鸾是凤凰中的一种,“多赤色者凤,多青色者鸾”。宋代画作《仙女乘鸾图》,就描绘了青鸾在云中展翅而飞的场景。
▲《仙女乘鸾图》宋 佚名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在原始社会中,鸟是先民重要的图腾崇拜,后来,图腾逐渐分化,出现了凤凰、青鸟等。青鸟,因其仙界神鸟的身份、美丽的羽翼和美好的品格,从而在众多珍禽中别具艺术魅力。
原标题:《青鸟: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新华社天津8月1日电(记者周润健)月亮何时最圆?常会听到的一种说法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但是在庚子鼠年的农历六月里,十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