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草景房”、用手机放牧、持股合作社,呼伦贝尔牧民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变化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青青草原传来小康之歌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7月的呼伦贝尔草原一片盎然生机,成群的牛羊恣意奔跑其间,这里被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历史摇篮”。
曾经生活在这里的牧民们赶着牛羊逐水而居、拖着勒勒车四季转场游牧。如今,草原上起了新变化,新时代的牧民们告别了代代相传的生产生活方式,传唱起小康的歌声。
住进“草景房”:城里人有的我们都有
呼伦贝尔鄂温克旗巴彦嵯岗苏木阿拉坦敖希特嘎查的阿日斯楞家,像是城市里住房的样板间。北欧风格的装修洋气典雅,水冲式卫生间、时兴家电等设施一应俱全。
说起自家房子,阿日斯楞满是骄傲。“推开房门看的是草原美景,关上房门过的是现代生活,城里人有的我们都有。”
小时候,阿日斯楞跟随父亲放牧,住在蒙古包里,“下雨天漏雨,大风天担心被吹跑。总是梦想住上暖和房子,如今过上了梦想里的生活,离不开国家的好政策。”
14岁时,阿日斯楞失去父母成为孤儿,家里只剩一处破败的土坯房。“后来,国家帮我盖了新房。”阿日斯楞算了一笔账,盖新房花了4万多元,国家补贴了1万多元。
靠着养殖牛羊及畜草平衡补贴,阿日斯楞家里每年收入有20万元。空余时间,他还参加了政府提供的牧民培训,在网上学习了养殖技术。2019年,脱了贫的阿日斯楞娶了媳妇,经营起了牧家乐,生活越过越甜美。
哈斯托雅担任阿拉坦敖希特嘎查党支部书记已有12年,12年间她见证了牧民们的新变化。“现在嘎查里的牧民都住上了新房,砂石路变成了水泥路。老人有社保、孩子有学上,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手机放牧:科技改变了我的生活
苏尼尔的家位于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左旗宝力格苏木贡诺尔嘎查,十几公里的草原上只有他一户人家,白墙蓝顶的房子在辽阔草原上显得有些孤独。走进苏尼尔的家,却又是另一番场景:苏尼尔坐在沙发上,一边看电视一边在手机上查看草场的情况。
他告诉记者,在过去,每天凌晨3点多他便要起床放牧,晚上才能回家。“想打电话都要骑马跑到对面山头去找信号。”
2018年,新巴尔虎左旗与内蒙古广播电视网络集团合作实施的公共文化服务与新型智慧牧区项目(以下简称项目),苏尼尔家作为试点改建后, 不仅有了有线电视,还有无线网络。“休闲娱乐方式丰富多了。更惊喜的是,在手机上还可以放牧了。”
苏尼尔家有3300亩草场,养着200余只羊、20余匹马。依靠着家边安装的牧场监控系统,在手机APP上便可查看草场上的一举一动。
通过电视上的公共服务平台,牧民除了能看各地的电视节目,还能免费阅读中蒙双语的书籍、报刊,享受医疗卫生和法律服务。苏尼尔告诉记者,曾经大雪封路,发烧在家的他通过平台就与旗里的医生进行面对面的诊疗。
目前该项目已经覆盖了新巴尔虎左旗75%的地域面积,95%以上的牧区用户通过网络享受到了基本的公共服务。据介绍,该项目除了为牧民的生活提供便利,还在草原防火、道路交通监控以及边境巡查等方面有很大帮助。
牧民变“股民”:我们的草原有无限可能
新巴尔虎右旗克尔伦苏木芒来嘎查的牧民阿拉登仓从未想过,自己竟有一天实现从牧民到股民的转变。
过去,阿拉登仓是嘎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来,合作社帮他贷款购买了牲畜,还让他在合作社里担任职业牧羊人,每月收入5500元。
股份制专业合作社在牧区是新生事物。起初,阿拉登仓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加入合作社,将自家的羊加入合作社的集体羊群中共同放牧。1年之后,他的工资加上分红,年纯收入11万元,贷款还完了,还脱了贫。
芒赉畜牧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9年6月,是新巴尔虎右旗牧区现代化试点建设的排头兵,按照牧户自愿的原则,将承包经营的全部草场及牲畜入股合作社,雇佣有饲养经验的牧羊人,剩余劳动力向奶制品、民族工艺品加工转移。
芒赉嘎查党支部书记、合作社理事长米吉格道尔吉告诉记者,2019年合作社实现增收15万元,社员贷款额减少200多万元。让他更骄傲的是,草原生态更好了。
合作社成立当月就对入股草场的部分网围栏进行拆除,整合了39万亩的草场资源,牧民实现了草场共享并制定了牲畜划区轮牧方案。“不同季节牛羊可以吃到不同的草,草场可以分时段得到休养,实现畜牧业发展和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米吉格道尔吉说,“我们的草原有着无限可能,相信未来,这里不仅草色迷人、牛羊肥美,还会有更多的游客走进芒来,牧民的生活也会更上一层台阶。”
新闻推荐
■观察家“最惨状元”之说虽是好意,却是建立在对规则的误解之上,对白湘菱和其他考生来说都不公平。高考成绩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