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严惩“功臣” 侯兴锋
唐朝初期,西北的少数民族吐谷浑国时常派兵骚扰唐朝的边境,极大地危害了边境百姓的生产生活。公元635年,唐太宗李世民决定派兵讨伐吐谷浑国,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帅刑部尚书李道宗,兵部尚书侯君集,凉州都督李大亮,右卫将军李道彦和利州刺史高甑生等五路兵马。
吐谷浑国王伏允听说唐朝已派大军来征时,急忙命令手下放火烧了草原,并退到布喀河以西,坚壁清野,准备凭借地理上的天险来阻挡唐朝军队的进攻。
李靖率部到达青海后,仔细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兵力对比、地理条件等多种因素,决定用五路大军从不同的方向对退守布喀河以西的吐谷浑国军队发动进攻。唐朝五路人马翻过积石山,包围了固守敌军,一举消灭了吐谷浑国军队,而吐谷浑国王伏允也被迫自杀身亡。
在唐朝五路大军将领中,高甑生资格最老,战功最多,他是李渊和李世民父子在山西太原起兵反隋时,就投奔到李世民麾下的。他多次出生入死,是李世民手下的一员得力武将,在平时也最受李世民的器重和喜爱。
这次出征,李靖任统帅,高甑生只是五路军首之一。让资历不如自己的人统领自己,高甑生心里愤愤不平,于是就在讨论作战部署时,主张退兵,对李靖做出的最后决策完全不理会。因此,在作战过程中,他消极懈怠,故意按兵不动,等其他四路大军发起进攻,杀得敌军大败,才迟迟赶到战场。为此,李靖严厉地批评了高甑生,但念在他过去的功绩,并没有即刻按军法治其罪。
班师回朝后,高甑生非但不感激李靖,反而与广州长史唐奉义勾结在一起,向李世民诬告李靖“谋反”。李世民大为震怒,立即派人调查此事,结果发现所谓的李靖“谋反”完全是诬陷。根据唐朝法律,高甑生诬告他人,应当判处死罪。这时,有大臣出面向李世民求情说:“高甑生原来是陛下起义时的元老幕僚,跟随陛下南征北战,战功赫赫,偶然犯罪,应该以功抵过,宽恕他一次。”
李世民则对这个大臣说:“高甑生身为战将,不服从军令,坐失良机,已经该当死罪,且他不思悔改,恩将仇报,诬陷忠良之士,更是罪上加罪。他屡犯死罪,如果不治罪于他,人心怎能服,国家的法律又置于何地?”接着,李世民又心情沉重地对大家说:“他确实是我的老部下,跟我关系十分密切,为建立大唐帝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是我忘不了的,也是应该永远记住的。可是,有功之臣成百上千,如果一个高甑生违反军纪国法可以不治罪,那么第二个、第三个呢?他们犯了军纪国法也都要赦免吗?如此,军纪国法对这些人就失去了作用,他们就会更加胆大妄为、无法无天了。这样下去,军队无纪,法将不法,国将不国。”
最后,李世民坚决地宣布:“依法治罪,将高甑生流放到边远地区去,永不再用。”
对于李世民而言,高甑生是自己的近臣,从感情的角度来说,应该放他一马。但李世民更知道,自己作为一国之君,如果不能公平执法,宽严不一,那么久而久之,就会失信于民,国家就很难治理好,军队也不会强大。其实,治理国家是如此,我们管理企业集团又何尝不需要这样呢?如果决策者不能公正管理,亲疏有别,远近各异,时间长了,同样会失去人心,失去凝聚力、向心力,那么,这样的企业,离倒闭还会远吗?
新闻推荐
李昌禹曾采访一位抗疫前线的青年社区工作者,她坦言,社区工作琐碎、收入不高,平日打交道的也多是中老年人,曾让她这个“有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