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羊城访书记

农村大众报 2020-07-28 23:54 大字
钱杰

对于一年能让夏天占去9个月的广州来说,五六月份当值的燠热是意料之内的事。这阻挡不了一个远道而来的搜书爱好者的热情。

“小古堂”旧书店位于海珠区新港西路中山大学东门对过的一处沿街店铺二层,被毫无逻辑地夹在一家五金交电商店和一家专业减肥机构中间。逼仄的楼梯素雅而简洁,闹中取静,努力地撑着一间书店该有的淑雅和体面。

二楼还算轩敞。满屋子的字画、碑帖、杂志、小人书,乍看好像随意地悬挂摆放,但其实并不凌乱,那是有意营造出来的让读书人感到愉悦的慢生活氛围。

一番周游浏览后,塞在几个“凹”字书架里的大路货显然打发不了我的挑剔。管理员大姐只好应我的请求,引我见到书店老板李金亮先生。

李先生三十来岁,黑框眼镜,学人气质。交谈中知道他是中山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在南越王博物馆干过。一开始他是跟朋友合伙做网上书店,2008年自己依偎在学校门口开了这个实体店,名气越来越大。

简短交流并加了微信后,李先生看到几篇我发表的“搜书志”文章,马上明白了我的意思,微微一笑,带我进入书店一间单独隔开的似乎不常对外的小房间。这里四壁林立的书架加了玻璃,看来是他藏宝的石室金匮。

“这种书,一年也卖不了几本”,他拉开一个书橱费力地往外抱书,一边说,“这就是书店的一个品位。”

一二十本清末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旧书摊在书桌上,每本都用塑料袋小心地封着,袋子上标明编号。有鲁迅、郁达夫的文集早期版本,也有岭南一些我们不太了解的文人的集子。古雅的书香溢满斗室。

他看我拿起一本封面装帧考究的凌叔华著《小哥儿俩》,随口解释说:“这是我在香港拍来的,黄俊东的藏品。”

在藏书圈里,提到黄俊东藏品,莫不刮目相看、肃然起敬。藏书家、书画家黄俊东在《明报月刊》工作时,与做过《明报月刊》总编辑的文化达人董桥是同事。著名藏书家谢其章评论说,董、黄二位主笔期间的《明报月刊》最好看!

这本李金亮先生从香港拍来的黄俊东藏品凌叔华著《小哥儿俩》,为中国第一家以图像出版为主的民营出版机构良友图书公司印行的文学丛书袖珍本。

良友图书公司,1925年由伍联德在上海创办,1926年首创中国第一本大型综合性新闻画报《良友》。

“不少买家常常会把这套书误认为是三四十年代的。”李金亮说。良友文学丛书袖珍本,实际上是该公司在1957年以“第一流名家作品、原本影印、最新型的袖珍本”推出,每册定价港币一元五毫。

凌叔华在1935年《小哥儿俩》出版序言中说:“这本小书先是专打算收集我写小孩子的作品的……”

凌叔华,这位活了90岁的女作家兼画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可不是一个等闲角色。

她祖籍广东番禺,出生在北京一个名门望族,父亲凌福彭与康有为是同科进士。20世纪20年代,凌叔华是与冰心、林徽因齐名的“文坛三才女”之一,闺秀派才女的杰出代表。她文学作品丰厚,有多部选集出版;画作曾应邀在巴黎举办过展览,典型的中国古典文人画风格,在欧洲声誉很高。被鲁迅骂得抬不起头来的陈西滢是和她一起生活了四十多年的丈夫。顺便说一句,陈西滢(本名陈源,西滢是他的笔名)的妹妹陈汲嫁给了竺可桢;才华横溢、英年早逝的大诗人徐志摩是凌叔华的“蓝颜知己”;来自英国的诗人朱利安曾在武汉大学疯狂地追求她……反正她这一辈子挺值的。

1990年,游走各国的她落叶归根,回到北京,在一家医院过完自己90岁生日不久后去世,留在世间的最后一句话:“我是不会死的。”

活了102岁的女作家苏雪林说她:“……叔华的眼神很清澈,但她同人说话时,眼光常带着一点儿迷离,一点儿恍惚,总在深思着什么问题,心不在焉似的。我顶爱她这个神气,常戏说她是一个生活于梦幻中的诗人。”

今天,在“小古堂”书店里,摩挲这本闪耀着一代才女惊世才情、聚焦着岭南书家睿智目光和浸润着老牌图书公司良友编辑先生匠心智慧的旧书,恍然而起一种穿越时空的不真实感。泛黄的书页划过指尖,恰似一束明亮的灯塔之光蓦地掠过浩瀚的书海,不觉满目波影粼粼、浮光跃金。

搜书得逞之欣喜、读书闻道之欢快,一时俱在此间矣。

也真心向小朋友们推荐新版的凌叔华著作《小哥儿俩》。

新闻推荐

江津打造涡轮增压器 数字化车间

7月26日,记者在重庆ABB江津涡轮增压器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ABB”)了解到,企业成功打造全国行业范围内首个涡轮增压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