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长江流域 禁捕退捕工作纪实
长江江津段
油溪镇长江边的鼎锅浩鱼类产卵场
江津开展增殖放流活动
盛夏的午后,日色渐浓。
在长江珞璜段,村民黄大明如鹰隼般紧盯宽阔的水面。他和同伴们已经在这片水面兜转了将近3个小时,身后的筐里并没有鱼,而是食品包装袋、矿泉水瓶、树枝等杂物。谁也没想到,眼前这位清漂员,曾经是跟着父辈靠打鱼为生的渔民。
变化的不仅仅是长江边的渔民,还有遍布在江津的一家家餐饮鱼馆。走在江津城区的大街小巷,如今你会发现,“野生鱼”“长江鱼”“江河鱼”等字样的门店招牌以及广告标语一夜之间悄然消失……
A
4个月完成长江干流 渔民退捕转产任务
江津是长江入渝第一区,长江流经江津境内127公里。包括长江在内,境内共有大小河流209条,渔业资源较为丰富。2005年,国务院批准设立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保护区位于珞璜地维长江大桥以上水域,江津境内有115.22公里。2018年8月,江津启动渔民退捕转产工作,为做好渔民退捕转产工作,江津区提前全面开展了保护区渔民退捕转产民意调查,广泛征求渔民对退捕转产工作的意见、建议,认真分析了风险防控点,并就化解风险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取得了95%以上的渔民理解和支持。通过开展民意调查、宣传动员、信息收集、协议签订等工作,全区543名渔民全部签订了退捕转产协议,发放退捕转产奖补资金5589.5万元。在转产渔民中,按照政策规定退捕渔民全部参加了城乡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与此同时,江津区还积极落实安置措施,除了部分退休人员以及因特殊原因暂未就业安置的人员之外,有353人已通过从事农业生产、外出打工、自主创业、公益岗位、转型护渔等方式进行就业安置。
2018年12月,江津区在重庆市率先完成保护区渔民退捕转产任务。
今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开始禁捕,长江流域除保护区以外的重点水域也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实行“十年禁捕”。江津区预计今年底完成长江支流退捕转产工作方案报批,力争明年6月底完成辖区长江五大支流退捕转产任务。
B
铁腕严厉打击 长江流域非法捕捞
今年来,江津区整合了渔政、动物卫生监督、农机监理等执法机构,组建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落实编制44名,配备了执法车船、取证设备,有力加强了禁渔执法能力。
打击非法捕捞需要充足的人力。从2014年起,江津区群众自发组建一支护渔志愿队,实行24小时全天候巡查护渔。去年以来,这支护渔志愿队协助执法机关查获电鱼等非法捕捞79起91人。
与此同时,江津区还强化联动执法。农业、长航公安、交通、市场监管、海事等部门,形成禁渔打非合力。针对边界水域执法“真空”问题,江津区联动相邻区县开展联合执法,坚持高压打击,取得较好成效。
C
水域补偿全面加强 长江流域生态修复
珍稀特有鱼类的增殖放流和人工鱼巢、鱼礁建设是修复长江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为此,江津区已委托西南大学完成江津“一江四河”(长江、綦河、笋溪河、璧南河、塘河)鱼类“三场一通道”(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调查报告,明确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域,并在主要产卵场投放人工鱼巢18万余平方米、人工鱼礁1400立方米。
“今年以来,我们已经建成人工鱼巢45000平方米,增殖放流鱼苗436万尾。”江津区农业农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津段麻柳沱、杨家沱、鼎锅浩等9个鱼类产卵场已建成投用,在这些人工鱼巢上,“鱼妈妈”们可以产卵育子,预计可增殖鱼苗约2700万尾。搭建人工鱼巢只是江津区加强长江流域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江津区还积极开展非法采砂、非法码头“百日攻坚”专项整治、长江流域餐饮趸船以及养殖渔船拆除等多项整治工作。
同时,江津区还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贷款63亿元,启动近10亿元生态环保项目建设;与长江生态环保集团签定《共抓长江大保护合作协议》,落实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资金36亿元,已启动3.6亿元项目建设。
7月9日,江津区召开长江流域打击非法捕捞专项行动工作会。接下来,江津区将开展“五个专项行动”——打击非法捕捞作业专项行动、治理整顿“三无”船舶专项行动、查处制售禁用渔具专项行动、打击非法交易渔获物专项行动、提升渔政执法能力专项行动,以确保长江流域禁捕取得扎实成效。
◎据江津发布
新闻推荐
百香果又叫西番莲,近年来,生态优越的福建省依托独特的地理和气候优势,大力培育百香公产业。短短几年间,百香果以其香气馥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