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舟楫穿梭的时光 胡金成

淮河晨刊 2020-07-22 08:48 大字

四十年前的滏阳河常年有水,水运是物资交流的主要通道,轮船也就成为河中一景,上可通往冀南的邯郸,下可直达九河下梢的天津卫。

小时候最早见到的船是帆船,船上高挂白帆作为动力,有专门的船夫操控。但河道弯曲,风云变化,仅靠帆船无法航行,两岸必须有纤夫牵引助力。纤夫像排成人字形的大雁分列河的两岸,黝黑的肩膀上垫一块毛巾,汗流浃背,耕牛似的在崎岖不平的河岸弯腰前行。

后来河里传来小火轮的汽笛声,船运闹起了革命。船队有了内燃机作动力,单艘帆船换成了一串驳船,船运实现了多拉快跑,纤夫则失业改行。

河里鱼贯的轮船,为沿岸人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村里的年轻人纷纷上船当差,俗称“跑船”。有的跑到天津或秦皇岛上了更大的船,甚至漂洋过海当上了海员。船员有的命运不错,成为正式员工,有的混不下去,回乡继续务农。站稳脚跟的船员多数在家乡找对象结婚成家,每月定期给家里寄来生活费,船员之家就成为村庄里的“外援户”,小日子过得比较滋润。邻居金玉哥在天津当船员,每月定期给家里寄来五十元钱,这在当时的农村已经是高收入了。随着船员们年事已高,退休以后告老还乡,子女还能有一人顶替接班,世世代代过着船员悠闲的生活。

夏天在河里洗澡经常遇到过往的船队,高兴时还能爬上顺风船,跑到上游的瓜地解解馋,再顺流而下凯旋而归。船员并不待见光腚猴,拿起棍子往下赶,落水后的光腚猴并不甘心,抓住船尾的铁锚再次续航。假如时光倒流,借给一个胆子也不敢扒船去冒险了,滚滚洪流中的大铁锚可不是吃素的。

有船就有码头,当时公社码头就位于圈头大桥东桥头的北侧。这里是胡家村的地盘,村里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当年经常看到停靠在码头的轮船和住在船上的船员,轮船由搭成的跳板与陆地连接。拉来的煤炭堆积成山,形成“煤场”。当年我们砍的草也卖给了供销社,草料场就设在码头边,由轮船将收购的青草运往四方。小小码头旁,公社工商所、配种站、屠宰场等一应俱全。村民拉煤、买肉、卖草变得很方便,河坡上和浅水里还经常能捡到乌黑的煤块。

如今,家乡已没有了当年舟楫穿梭的景象,希望有生之年再闻那熟悉的汽笛声,有幸再次登上梦中之船。

新闻推荐

湖北恩施屯堡乡马者村出现大面积滑坡

7月21日拍摄的恩施州屯堡乡马者村山体滑坡现场(无人机照片)。当日,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屯堡乡马者村沙子坝滑坡体出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