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调查 | 池鱼之殃 你是谁的“紧急联系人”

澎湃新闻 2020-07-13 12:23 大字

原创 新潮 新潮

01

莫名其妙的催款电话

“你认识余非吗?”,小佩接到一个陌生号码打来的电话。

“是的,是我之前的同事。”小佩有些疑惑,她还没听出这通有些突然的电话的意图,但还是如实回答了对方的问题。

当时的小佩没有想到,在之后的三年里,同样的问题她还要回答很多次。对方称自己来自某金融公司委托的律师事务所,打来电话是因为小佩的前同事余非在这家公司借了几万元网上贷款且已经逾期,而小佩是余非在申请贷款时填写的担保人和紧急联系人。

听到这里的小佩非常惊讶,因为在此之前她对于“被成为”担保人这件事完全不知情,于是她问:“在我本人不知情的情况就可以以我的身份进行担保吗?”然而对方并没有正面回答她的问题,反而语气很凶地让她赶紧联系余非让他抓紧还款,不然不仅会影响余非自己的征信,还会影响小佩的征信,以后贷款买车买房都会遇到问题。一连串的威胁之后,疑惑的小佩还想再继续追问,却被对方挂断了电话。

之后小佩又收到了这个自称是律师事务所的号码发来的长消息,没搞清楚事情状况的她在微信上找到了这个前同事,面对询问,余非只说自己是“被坑了”,还让小佩“不用管,也没有多少钱”。还是有些担心的小佩提醒他记得还上贷款,还将电话里”会影响征信“的威胁如实转告,可是余非只是一再让她不要再管,并且说她电话里那些话不过是吓唬人。等到小佩终于提出自己最关心的问题“我为什么成为了你的担保人?”时,对方却不再宽慰她,只是含糊回答说自己也不知道原因。

以为事情就此告一段落的小佩将这个电话抛到了脑后,然而没过几天又有一个新号码打来电话,这一次的公司名和上一次并不相同,但提到的借贷人还是余非,电话的内容和上一次也差不多,“主要就是认不认识、最近有没有联系、通知其到平台还款或问询最新联系方式。”

小佩回忆道,对方开始可能会彬彬有礼,但是最后都会用逾期还款会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后果(影响征信 、经济犯罪、警察介入等等)来吓唬她,要求她帮忙联系余非。让小佩困惑的是,余非的手机号码起初一直可以拨通,她不明白催款方为什么一直给她打电话。而当小佩试图回忆余非,她发现自己并不能想起任何这位前同事会借网贷的蛛丝马迹。

余非2016年通过公司招聘入职小佩所在的部门,负责招聘行政工作。在小佩眼里,当时的余非热心开朗,工作也挺上进,和同事之间关系也挺融洽,收获了不错的评价。平常整个人衣着干净整洁,好像也没购买奢侈品之类的贵重物品,更没有和任何同事有过金钱往来纠纷。

后来受到骚扰的小佩只好又一次在微信上和余非沟通,可是不久后对方就删除了她的微信,从此再没有主动和她联系过。

按理说,和余非失去联系,和他并非亲密朋友关系的小佩,此时已经无法有效转达也没有责任和义务转达让他还款的消息,可催款电话还是源源不断地打到她的手机上。2016年有一段时间里小佩基本上平均每半个月都会接到一次针对余非的催收电话,多的时候甚至一天可以接到3、4通,2017到2018年,小佩的手机逐渐不再接到催款电话了,她松了口气,但到了2019年的8月份来自吉林、江西、湖南、湖北等全国各地的电话再次频繁地打来。

不分时间段的来电让小佩十分烦恼,起初她还会告知对方在内部系统备注,希望其不要再打来无用的骚扰电话,到后来看到类似号码她便直接挂断或接起后告知对方自己与余非已经没有任何联系,然而无论是耐心回复还是干脆拒绝都没能减少对方的来电频率。和其他在职同事提到这件事后,小佩发现除她之外还有2-3人接到过关于余非的催收电话,而他们也同样从没有接到过任何通知,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成为了余非的“紧急联系人”。

实际上,这些莫名其妙的催款电话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中的困扰,有时还会有恐惧和危险。与小佩和她的同事接到电话时的疑惑不同,默默如今回想起自己接到的两通电话,仍然感到止不住的后怕。

2019年4月,默默接到一家网贷平台打来的电话,对方操着不标准的普通话叫默默母亲的名字,说默默母亲是某人的紧急联系人,某某现在欠账不还,让默默找他通知还钱,还说知道默默家住在哪儿,报上一个地址。默默一听,这个地址还真是她两个月前的暂住地,只不过当时是因为工作原因临时租在那里,现在已经退租了。于是默默回答说自己既不认识对方口中的“某人”,也不住在那个地方。可电话那头的人依然语气蛮横,话里有隐隐的威胁意味。

几天后电话再次打来,对方开始反复威胁默默说要去那个地址找她。后来,在向我们讲述这个故事时,默默回忆道:“我年后才从那个地方退租回原住址住,不到两个月电话就打来了,要是对方报出我的真实住址,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都怀疑他们是不是其实已经去那个地址找过我,没找到才打电话过来。”

02

埋在通讯录里的“不定时炸弹”

在和催款人通电话时,虽然默默再三申明不认识欠款人,对方还是不为所动,只是坚持:“你不认识他,他哪儿来的你的电话地址。”

一语点醒梦中人,默默想到对方报出的地址是自己去年因为常常要加班而租在公司附近的小公寓,而自己当时因为工作每天都需要往外寄出很多样品,这个某某就是当时负责自己那一片的快递小哥。

“还有这种操作?”默默这样描述自己恍然大悟后的第一感想。

她还记得是去年秋天认识了这个总是穿着藏蓝色防寒服的快递员,“四十岁左右的样子,但也不木讷,见面都是笑嘻嘻的,但是也没别的特殊的地方了。”发快递最频繁的时候,默默每周可以见到他五次以上。在她的印象里,这是一个业务能力相当不错的快递员,送件及时,从不丢件,价格也很合理。“年后他不做了我还有点惋惜,因为还有别家快递公司想要做我们家生意的,所以我就换了一家快递公司。”默默说。

尽管见面频繁,但默默和她母亲与这位快递员的交流其实并不多,偶尔会聊两句天气或者路况,在公司时都是填好单子快递员取了快件就走,“根本不需要说话”。至于快递员的其他信息或个人生活,默默一无所知。

因为和该快递员所属的快递公司签约月结,默默加了这个快递员的微信好友,每个月定时转账。然而收到催款电话后,默默在自己的通讯录里却再也找不到这个名为“龙霸”的快递员,“也不知道是他把我删了,还是改名了。” 由于微信好友众多,默默也没有去一一排查,时至今日,她也没能亲口问问这位欠款人事情的原委。

同样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了他人的紧急联系人,黑龙江的刘先生对于借贷人也印象良好。他的这位同事家庭条件不错,平时也“看不出缺钱”的样子,因此刘先生完全没有想到她会去借网贷。直到催款电话频繁打来,他才知道有这么回事。

之后当我们联系到刘先生的这位同事,她却说自己并没有填写刘先生的身份信息,更没有将他当作紧急联系人,至于为什么电话会打到自己同事那里,她给出的解释是当时借贷使用的app有要求获取自己的通讯录信息,否则不能借贷。就这样,通讯录里的几百个联系人便都成为了她的“紧急联系人”。

而借贷的她也就成为了藏在这些联系人通讯录里的“不定时炸弹”。

03

联系人——相关法律探究

在今天的社会,每个人的信息都有可能被他人挪用。快递小哥、公司同事、亲朋好友……都有可能利用你的私人信息。也许就在不知不觉中,你就成为了某个人的紧急联系人,然后受到网贷平台的频繁骚扰。

针对贷款“联系人”的相关问题,作者以担保人身份联系采访了捷信金融客服。记者得知借贷者在申请借贷时必须填写其他联系人的相关信息(包括姓名和联系方式等),平台审核之后,联系人信息即为有效信息。当作者向客服询问,贷款联系人要承担哪些风险。客服向作者保证:“联系人的信息不会被泄露。”当借贷人贷款逾期且联系不上借贷人时,贷款公司会使用这些信息来与联系人取得联系,通过联系人的方式找到借贷人并进行催款。而如果一直联系不上贷款人,收款工作会被转到其他公司,收款公司的处理方式就不是像打电话这么简单,其工作人员可能会直接上门,也可能去找贷款人的联系人。

也就是说,当贷款款项没有收回来的时候,其他公司可能会为贷款公司提供催款服务,催款手段之一便是通过联系人。如果借贷人无法按时偿还贷款,“联系人”就会受到“池鱼之殃”,轻则被电话骚扰,重则被威胁还款。

网贷的“联系人”要承担何种责任?“联系人”受到网贷公司的电话骚扰时,有哪些处理方法?针对网贷“联系人”的相关问题,作者咨询了陆蕊律师,她表示:“与网贷的担保人不同,网贷联系人只是网贷公司催收还款的联系人,因其未签署任何合同文件,故其就借款不承担任何清偿责任。”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第四条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在业务活动中收集的公民个人电子信息泄露、毁损、丢失。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信息泄露、毁损、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在采访中,作者发现,许多人在成为网贷的“联系人”之前并不知情。如果某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动成为了贷款“担保人”,数次收到骚扰电话,有哪些维权方法呢?陆律师表示:“法律规定:网贷平台搜集客户的相关信息后,仅能开展与借贷有关的事项,不得随意散播。但是暂时并无特别有效的法律救济途径,起诉维权成本过高。对于电话骚扰情形,建议直接拉黑。”

“这些事情都不可避免吧,不过我自己是绝对不会使用任何平台的,并且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也要加强。还是希望网贷这个行业能够越来越合规,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吧。”在采访的最后,小佩这样说道。对于小佩和默默来说,她们选择了另外一种解决方式,她们将自己的经历写成长微博发布上网并且@相关平台,很快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小佩坦言,这样做也是贴吧里其他人“教给她”的。她们认为找到机会公开和解决,或许是阻止催款来电最实际可行的办法。

作者 | 马千惠 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本科生

杨勋荣 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本科生

张宁馨 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本科生

美编 | 于 帆 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本科生

原标题:《调查 | 池鱼之殃——你是谁的“紧急联系人”》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沉睡在底片上的北京80年代 | 张兆增访谈(上)

原创马小呆影摄自留地来自专辑摄影访谈小编语在历史上,关于“摄影是否属于艺术”“摄影如何属于艺术”这些论题,曾有颇多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