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食物与历史的记忆 读《南甜北咸》 □甘武进

来宾日报 2020-07-13 08:05 大字

《南甜北咸》

作者:高维生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3月

内容简介:饮食是一种文化,记录的不仅是美味,更是人生的各种滋味。食物是一个小宇宙,触发生活中的情感体悟,触动读者的感官神经,不囿于如何享受美食。在繁闹的生活中寻找宁静,作者把记忆中的美食通过朴素的文字表达出来,通过其形象、创制和味道,从中提取历史的踪迹。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分别指的是某一区域的饮食特点,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同时反映人们的口味与地理环境间存在的联系。高维生的散文集《南甜北咸》剖析了美食的历史渊源、功效、制作方法等,从食物中提取历史的踪迹,为大家呈现一个全新的美食世界。记忆中的食味,并不仅仅是味道,而是那一段经历和丰富的生活情味,是生活中的情感体悟,它触摸着历史,让人对美食的魅力与感悟耳目一新。

高维生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田野考查、民间口述史写作,此书是一部关于美食田野调查的新人文美食作品。美食,是人们与生活的深情告白,也是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全书分为“食味”“闻香”“谈吃”三辑,共65篇文章,以南北美食为载体,寻访美食故乡的经历、记忆中的故事与食味。美食有记忆,通过其形象、创制和味道,从中提取历史的踪迹。对食物的品尝唤起沉寂的记忆,从品尝到感受的过程,不仅是身体的享受,还有对食物进行深刻分析的追寻。

对美味的渴望,源自人类的本能。然而,关于美食,每个人又有着不同甚至相反的选择,噬荤茹素、快食慢餐都有各自的理由。有的人吃的是味道,有的人吃的是心境;有的人吃的是感情,有的人吃的则是文化。在书中,作者撇去菜谱式的空谈,静下来感触饮食与现实的关系,讲述了他所理解的美食文化:人们往往更关注于食物的色香味,而忽略了食物从哪里来、如何制作而成,人和食物的感情交流因此大打折扣,我们需要摆脱品尝的浅意层面,通过食物这一横断面对地域文化进行思考。

作者说,美食是有记忆的,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老味道总能被记忆和传递。地下雪梨、萱草可忘忧、栀子花炒腊肉……这些美食不仅有原汁原味的传统民俗,还有浓郁的文化情结。“红嘴绿鹦哥”,也就是菠菜,作者写道:汪曾祺和菠菜一直有牵连,不仅会做这菜,还在不同地点、不同时代吃过不同风味的菠菜;赵树理常吃“炒合菜盖被窝”——菠菜炒粉条。一道普通菜与名人牵连,遂有了文化的叙事。

人的口味,并非生下来就注定,而是与生活模式、地域环境和个人经历有关。作者在《冻豆腐炖鱼》中写道:“东北冬天漫长,贮存大量的蔬菜,无非土豆、萝卜和大白菜,缸中腌菜。冻是一大特色,省钱又天然。食物与寒冷相遇,短时间内发生变化,其味道随之变化。”后来,作者在他乡通过冰箱冻豆腐尝试做这道菜,吃起来很失望,它和天然的冻完全不是一个味儿。也就是说,独特地理环境养一方人,形成特有的饮食文化。

书中的那些食物,作者通过朴素的文字表达出来,细腻的描写以及对生活细致入微的剖析,体现了作者文本的个性:有思、有趣之余更有料。生长在东北的高维生来到川渝,发现荸荠后大吃特吃。他对荸荠进行考证,特别是其兼具的药用价值,提到唐代孟诜的《食疗本草》、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随后回到文学,谈到徘徊在他舌尖的荸荠,谈到汪曾祺、周作人笔下的荸荠,以及自己站在老舍先生在重庆北碚的故居前买了一包荸荠……种种况味,咂摸出异常丰厚、无尽的味道。语言道不尽,留待读者去回味。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满足口腹之欲,只是为了维持生命,从食物中品出滋味、寻根究底,探出文化的重要性才是初衷。让我们跟随高维生的文字与食材散发出的味道,了解地方食材的多样性、南北口味的多样化,在食物与历史的记忆中,读懂美食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所承载的特殊意义。

新闻推荐

新冠疫情仍全球蔓延 媒体关注文旅业如何转“危”为“机”

人民日报海外版7月13日消息,2020年已经过半,但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形势不容乐观。半年来,疫情给严重依赖人员聚集型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