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高谈阔论】由高考作文想到“读书如销铜”

安徽工人日报 2020-07-12 02:19 大字

有朋友问齐桓公、管仲、鲍叔君臣合作,共成霸业的故事如何评说较为妥当。怎么想起这个古代社会的段子了?原来是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使然。

因无直接关联,不关心高考事已多年,这一提起相关话题,随手就网上浏览了一下:原来“作文”已完全非昔日“命题作文”模式了。在多套题中,都可以看出其赋予了个人的想象维度,更注重个人的认知判断和开放性思维的呈现。

如全国Ⅰ卷的“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的历史叙事:鲍叔力荐管仲而甘居其下,齐桓公纳谏重用之,终成一代霸业。要求结合个人感触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应试者拥有多层面、多视域的选择。而全国Ⅲ卷是要求“更宽泛”的绘制“自画像”。同样,“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谈个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的上海卷,针对“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谈自己看法的浙江卷,都给予了学子广阔的发挥空间……

是先入为主还是不囿于成见,给出自己对人、对事的独立思考?客观说,这样的考察应该也是较优的思辨能力与批判性思维检验方式,并且对考生的认知水准和辨识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无疑也能更好地测试出考生的学识素养。

然而,对于这种判识,身为教师的朋友认为只是一方面的意见。“这些年高考对作文的要求都倾向于开放式,更注重个人认知的表达。”这固然好,但学生几乎都是家-学校-家的点线模式,生活单纯,阅历简单,对人、对社会了解都有局限,加之学校教育主要精力都放在应知应会的知识点记忆和解题能力训练等上面,因之,对大多数考生来说,要求“宏大”问题的阐述难免沦为“现成”观点复述,难以表现出年轻学子的个人释读水平。

世事无完美,这有点骨头里挑刺了。

既然没有免除考试,那么我们能做的,当然就是寻求更好的方案,开放式的作文显然是更优的选择。更重要的是,朋友的疑虑实际上立不住脚。阅历也好,对人、对事的认知判断也罢,这些问题不都可以在书中找到解决之道吗?

是的,我在说阅读。不只是知识的积累和历史的审视,那些糅合了多种人物品性和复合环境的经典文学作品等,只要用心阅读,都可能收获远超个人亲身体验的认知和感悟。

事实上,如果没有书籍承载的精神食粮,尤其是经典书卷,仅以个人的切身经(阅)历来评判人和事,不光是年轻人,就是上了年纪的人所见,也一定是局促狭窄的:比起书卷展示的世界,您能亲身触及的范围实在是太小了!而个人的独立思考和见识,不也是在接触不同观点以及阅读相互诘难的书卷中逐步雕琢成型、建构起来的吗?

拿今年的作文试题来说,就算是“宏大”话题,倘若您有充分的阅读储备,即便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没有触及相关内容,相信在平时的阅读生活中也一定遭遇过,并且应当还有过自己的思考,由之,快速进入状态,选定视角陈述自己的思考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实际上在学习过程中,丰富的知识背景,不仅有助于综合思维判断的完善,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随之提升。想来不少中学生都知道《新概念英语》,会觉得第四册很难吗?就非英语国家的学生来说,第四册之所以特别难懂,其实并非语言本身的繁复:据该书编创人员调查研究,“读不懂”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知识背景的欠缺。没错,是您读书太少的过。

可见,要获得超直观感性局限的知识素养唯有阅读,开放性的思维,多层次、多向度的认知进阶,包括数理化的学习,通过阅读都能够获得长足的进步。“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实际上何止是文章写作、学习进阶,我们对世界、对人的认知判断也莫不如是。

新闻推荐

对话哈啰执行总裁:确实已获网约车牌照 会考虑科创板上市

“作为一家创业公司,长期来说会考虑IPO,但目前哈啰出行仍存在高速发展阶段,在这方面没有明确的时间表。”7月11日,哈啰出行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