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远亲不如近邻

肥东晨刊 2020-07-10 09:15 大字

□张慧兰

那天晚上,我正在家中看书,突然听到屋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那声音带着试探,礼貌而有节奏。

自从疫情发生以来,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过敲门声了,更何况是在晚上呢?我心里疑惑,走到门边,警惕地问是谁。门外传来一个女人和善亲切的回答,说是我们家楼下二楼的,想上来和我商量点事情。我踌躇了一下,打开门,果真是楼下那个女人,经常见她在小区里带着孩子玩耍,有时碰面也会打个招呼说句话。我赶紧拿出鞋套请她套上。见她戴着口罩隔着老远跟我说话,我想到刚刚做过全民核酸检测,女人应该是安全的,便主动说:“您有什么事摘下口罩说吧。”女人这才摘下口罩,满脸微笑对我说,刚才她的女儿女婿都劝她不要上来,说怕不好打商量,自找没趣,可她从平时的交往中觉得我是一个很有素质热心快肠的人,所以想上来试一试。我问她有什么事。她说,见我家楼下的停车位长期空着,想跟我商量,平时能不能借给她女儿停一下车。一般每周停两三天,如果我们家的车回来了,随时给她打个电话,她立马让出来,绝对不影响我们家停车。说白了,就是借停车位。

我还没有表态,女人忙说,她之所以愿意上门冒昧打扰我,是因为前年有一次,她的钥匙和手机丢在家里不能进门,很是着急,恰巧当时在楼下碰到我,想借我的手机给她女儿打电话,我二话没说,掏出手机就给了她。她说,就因为我那天的善意之举,让她认定我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所以相信我肯定会帮她这个忙。经她这一提醒,我也记起一件事。大概是去年,有一天我上班时走到楼下才发现外面在下雨,想上楼拿伞吧,楼层太高爬上爬下肯定会迟到,不拿吧,雨下得有点大。我正犹豫,刚好这位邻居从楼道出来打算去买菜,见我站在那里,主动说:“来,伞借给你!我住二楼,我再上去拿,你快去上班吧。”我谢了她,撑起雨伞去上班,当天下班回来,很晚才把伞还给她。

想起这件事,我忙说:“可以啊,反正平时我家车位也是空着,您就用吧,这都是小事,邻居间相互帮忙是应该的。”女人十分感谢,接下来便跟我拉起了家常。女人告诉我,她比我大八岁,在这里给女儿带孩子。随后,又给我讲她的人生经历,跟我探讨如何养生与保健,我俩聊得轻松愉快,竟有些知音之感。

女人告辞的时候,我们加了微信好友。她说,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比如下楼忘带雨伞,忘戴口罩,或是有东西拎不上去等都可以找她。邻居很真诚,真的像一位大姐姐一样。

这位邻居大姐回去后,我感慨良多。忆及疫情期间,我们小区建了一个业主微信群,热心的群主想方设法联系商家,在群里组织团购,确保了我们宅家期间的生活必需。群里大多数业主都是真名且有微信头像,几个月来,光看图像便认识了。武汉“解封”后,业主们经常会在小区碰面,大家彼此点头,打招呼,相互问候,就像熟识的老朋友一样。疫情带来了灾难,也催生了邻里之间的感情。那段日子,大家足不出户,群主负责团购,团购的商品由物业经理开车采购回来,业主中的志愿者帮忙分发,业主之间互帮互助,抱团取暖,温馨得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如果没有这个群,没有群主与物业人员的辛勤付出与业主的团结协作,很难想像我们能在家里坚守几个月之久。

我所在的是小区五栋楼,社区安排的下沉干部还专门建了一个五栋业主微信群。每天大家在群里报体温,报出行状况,提出服务需求,有时楼下跟楼上的打招呼叫小孩子玩耍时动作别太大;有时楼上的衣服掉到楼下阳台了,麻烦楼下的帮忙捡一下。尤其是下沉干部,每天在群里提供信息,帮业主采买物品,送货上门,温馨备至。有了这些互动,一下子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让看似虚幻的微信群有了生气,有了凝聚力。

古语云:远亲不如近邻。确实如此,危急关头,近邻就是那个能为你雪中送炭的人,是那个能及时帮助你的人。前些天看到一则报道,一个男青年紧要关头冲进邻居家,关闭了已经起火的煤气阀门,避免了一场火灾,挽救了两个惊惶失措孩子的生命,读来令人感动。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许多人搬进了高楼大厦,钢筋混凝土建筑的鸽子笼隔膜了人心,家家户户出门进门一把锁,老死不相往来,有时甚至住了十几年连邻居长什么样也没见过。我搬到这个小区也有十多年了,在此之前,除了面熟的人彼此点个头打个招呼以外,邻里之间从没有过日常来往。这不免常常让人产生一种孤独与困惑,城市发展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人群越密集的地方,彼此反而会越陌生?

而事实上,邻里之间都是需要彼此关心、鼓励与帮助的,大家都有这个美好的愿望,只不过谁都不敢勇敢地迈出那一步,向对方伸出橄榄枝。此次疫情是一枚催化剂,它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戒备与猜忌,重塑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信任,激发出了邻里之间的友爱与真情。

远亲不如近邻。我想,城市的烟火气应该就是这样的,人与人之间一团和气,一团暖气,一团正气,互帮互助,同舟共济。

感谢楼下的邻居大姐,让我体味到了久违的城市的烟火气。

新闻推荐

“镇馆之宝”添彩虚拟AI家园

硅石项目Yumi双臂机器人四足机器人OpenCat随着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开启,一个漂浮于“云”上的3D虚拟AI家园悄悄“开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