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夯实“四个平台”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芜湖日报 2020-07-10 01:15 大字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如何充分发挥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中的职能优势和作用?笔者认为,应做到“四个强化”,夯实“四个平台”。

一、强化体系建设,夯实立体化多元调解平台

纵向抓“网格”。坚持“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调解工作”的理念,完善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为引领,镇级调委会为主体,村级调委会为基础的纵向调解网格建设。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发现矛盾“探测器”、化解纠纷“稳压器”、培育力量“充电器”的作用,实现人民调解从“末端管理”到“源头治理”。

横向抓“联接”。主动适应新形势下矛盾纠纷多样性、复杂性、群体性等特点,坚持“成熟一个、建立一个、进驻一个”的原则,规范婚姻家庭、交通事故、医疗、物业等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并全力推动警民联调、访调对接、诉调对接、专职调解四个平台相互连贯、无缝衔接,变“各自为战”为“四台同网”,“单打独斗”为“同线链条”。

正向抓“内涵”。积极完善调解员招聘、考核、录用和典型案例分享、优秀卷宗评比、人员技能培训等机制。调解员要走出去“游学”讲法、引进来“会诊”析法,多维度、广角度打造“星级调解”孵化器,切实打通“点”、串成“链”、聚成“片”,真正把人民调解作为社会治理过程中防范风险、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二、强化科学统筹,夯实法治化宣传教育平台

演好“大合唱”。有效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明确各级各部门普法任务,努力打造社会参与、全民共享的普法教育平台。同时,要密切协同,全力配合,注重统筹,将普法任务与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挂钩,加强督导检查,推动普法由单一职能部门唱“独角戏”为各部门“大合唱”。

紧盯“重点人”。坚持把领导干部、青少年、村居群众、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重点人群学法用法、尊法守法作为重点,在健全普法宣传网络、丰富法治宣传形式上下功夫、见实效,提升针对性、实效性,把法治宣传教育课堂“填鸭式”向“趣味式”,“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擦亮 “新品牌”。积极打造、培育一批体现时代潮流、具有社会影响的法治文化品牌,努力把民主法治融入到乡村振兴等工作中去,真正将普法“盆景”汇成了法治“风景”。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媒体的高效便捷,创建微信公众号、开通法治微博、入驻头条号、巩固电视专栏,将法治宣传“连到”线上、用在“线下”,普法受众足不出户便能享用“法治文化套餐”。

三、强化功能融合,夯实专业化法律服务平台

把服务送到“第一线”。将律师、法律工作者、法律明白人有机融入到“一站式”咨询服务管理平台,让群众“点餐”,确保法律服务“只进一扇门,办结一件事”,真正让法治改革的红利得到有效释放。落实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推动律师深度参与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确保公共法律服务更便捷、更高效、更优质。

把质量作为“生命线”。大力开展减证便民公证服务,让群众在每一个公证案件办理过程中,体会到最优质、最舒心的服务,确保零差错、零差评,真正把矛盾化解在“柜台前”“证书上”。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拓展公证服务范围,切实为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三大攻坚战”等提供“点单式、全过程”服务,实现经济、社会、法律效益“三丰收”。

把法治立在“最前线”。下大气力营造高水平法治环境,打通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细致、严密、深层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机制、规范行政执法动态管理、严格招商引资合同审查监管,稳步提升行政复议能力、行政应诉水平、信访交办事项化解,有力维护地方社会治理大局稳定。

四、强化监督管理,夯实智能化矫正监管平台

“不见面”监管。运用“互联网+”信息化监管模式,实现社区矫正对象电子腕带监管、手机定位设置、微信位置共享、人脸生物识别。强化日常管理信息化远程监管,通过指挥中心定位管理平台,全天候、全方位进行电话查控、电子监控,形成线上+线下、管理+自助的特殊人群监管模式,实现“5+2”“白+黑”全覆盖,严防脱管、漏管、失管现象发生。

“大数据”推动。要建成监督管理、分析研判、实时监控、快速应对等实用型信息化监管教育体系。针对矫正对象个体不同,制定较强针对性的矫正方案,告别过去“一刀切”矫治模式,依时、依事、依人,落实分类定级管理,创建微信监管推送,拓宽教育供给形式,加大心理疏导覆盖,帮助矫正对象更好地改过自新、回归社会。

“精细化”改造。根据实际情况,优先选择组建适合矫正对象的本地矫正力量,开展“娘家人式”矫正工作,充分发挥社会化矫正小组熟悉本村社情民意、风俗习惯,了解矫正对象成长环境、现实情况,容易获得矫正对象亲友支持帮助的优势,找准切入点,直击关键点,把紧风险点,提高矫正对象改造效率,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牢牢拧紧“安全阀”。

(作者单位:无为市司法局)

范彪刘青草

新闻推荐

青海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马吉孝提出 蹄疾步稳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本报讯(记者邢生祥)“各成员单位要增强改革意识,准确把握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坚持用改革的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