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20名农民工被欠薪,数次讨要无果 法援律师驰援 农民工无悬念胜诉

安徽工人日报 2020-07-10 02:07 大字

本报讯(记者柳姗姗)近日,顺利拿到法院的胜诉判决书后,史某等20名农民工终于看到了讨薪路上的亮光:“法律的事我们一窍不通,幸好有长春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律师免费帮忙打官司,想维权还得靠法律!”

2018年3月26日,吉林磐石籍农民工史某与吉林省某科技公司签订了一份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双方约定史某担任工长职务,基本工资每月8000元,绩效工资每月2000元,工作时间为2018年5月1日至7月10日。

与史某一样,还有19名吉林和黑龙江籍农民工分别在2018年和2019年,分批与该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大家分别担任瓦工、电焊工、木工、钢筋工等。原来,这家科技公司的老板在俄罗斯买了一块地,想做农业生产项目,农民工们的工作内容就是要远赴俄罗斯,进行场地基础设施建设。

不过,当20名农民工到俄罗斯工作后,企业老板却屡次拖欠工资,并以收取押金和绩效考核为由扣押部分工资。以史某为例,原应支付的2.3万元工资总额,最终仅支付1.3万元。20名农民工均存在被拖欠工资情况,最少的4850元,最多的32851元,总计被拖欠25万余元。

被欠薪后,20名农民工找公司老板要过很多次,但每次都被以暂时没钱为由推拒。期间,公司老板为取信农民工,还写下了承诺书。

2020年春节前,眼看要过年了,农民工们讨薪频率更加频繁。当时,每次去公司,大家就已经时不时找不到老板本人了,没几天后,公司人去楼空,老板彻底失联。

找不到老板,农民工们也慌了,开始到各个部门寻求援助,可因为联系不到企业老板,劳动监察大队等部门也无法解决此事,只能建议他们走法律程序。在接待对法律程序一无所知的农民工们立案时,长春新区法院建议他们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随后,6名农民工代表来到长春市法律援助中心,法援律师张怀明接待了大家。了解情况后,律师迅速着手整理工资银行流水、微信截图等证据资料,先帮助农民工向长春新区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因案件涉及社保问题被拒受理后,又马不停蹄向新区法院申请立案,并成功赶在放假前顺利立案。

春节过后,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案件不得不推迟开庭。为尽快帮助农民工解决讨薪难题,张怀明律师也曾尝试联系公司老板,但始终无果,只得保持与法院的电话往来,随时关注法院工作动态,争取早日开庭。

4月22日,案件开庭,被告公司经法院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未到庭参加诉讼,法院依法缺席审理。经庭审,法院判决公司支付拖欠20名农民工工资共计255456.85元。张怀明律师告诉记者,目前,法院判决已进行公告,如果被告公司不上诉,就申请执行,他将继续帮助农民工走接下来的法律程序。

新闻推荐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 “22条”发布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22条”发布新华社电享有省级项目管理权限、设立不少于100亿元的财政专项资金、争取设立高水平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