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梁华明:用创新创造助力酿酒生产

亳州晚报 2020-07-09 08:43 大字

古井贡酒酿酒车间古井集团总部酿酒车间生产现场梁华明(左)在车间与同事交流

新发明让车间节约近百人

作为江淮派浓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古井贡酒以窖香浓郁、尾净味长著称。口感的独特离不开古井酿酒人对酿酒工艺的执着。古井贡酒酿造管理中心积极推进创新创造,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设备效能,稳步提高古井贡酒品质。

5月20日,在古井产业园酿造三部辅助车间,笔者看到的场景只有车辆进出和分贝不大的机器运转声,现场整洁有序。但在2016年之前,“酿酒稻壳风力除尘输送系统”还没被发明时,酿造三部辅助车间这块的工作场景很是“热闹”。

原来,稻壳全部是靠工人一袋一袋搬运的,劳动量很大,用人多,费时费力;新购进的稻壳内含有很多石子、泥土和粉尘等杂质,石子、土块需要人工进行挑拣,不仅成本高,操作也不便利、浪费劳动力,工作效率很低,也会对酒的口感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一套设备在投入使用之前,我们采用的全是手工劳作,当时的人员是148人,通过使用这套设备以后,我们减少了98个人,目前员工还有50人,这套设备也让工作环境有很大的提高。”酿造三部辅助车间主任崔红光介绍道。

生产环境和方式的改变,源于酿造管理中心的员工梁华明发明的“酿酒稻壳风力除尘输送系统”和“一种稻壳内杂质分离方法”,从源头上解决了稻壳的装卸和除杂问题,一改往日人力操作的繁忙,使稻壳装卸和除杂环节实现了自动化,让生产环境更优、生产效率更高。

专利发明离不开慧眼匠心

作为这套系统的发明人,梁华明是怎么发明这套装置的呢?原来,作为生产车间的技术人员,梁华明时常走访酿造车间的每一个角落,多看、多想、多思成为一名技术人员的“条件反射”。

“当时在酿造辅助干车间副主任,发现工人都太辛苦,一天工作下来,毫不夸张地说,满身都是灰尘。后来,我被调到采购中心时,脑海中还一直在想怎么解决这个事,并且这个想法越来越强烈。”梁华明回忆说。即使已经不在原岗位,在梁华明脑海中,依然为原岗位工作中的问题思索着解决方案。

根据当时稻壳处理过程存在的问题,梁华明着手解决并设计出了“酿酒稻壳风力除尘输送系统”的初步方案:通过高压风力输送稻壳,利用稻壳与杂质比重不同,设置合适的空气流量和压力条件,分离出稻壳中的各类杂质。

这样一来,在解决员工搬运稻壳的同时,也解决了稻壳的除杂问题。在公司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他先后到南方米厂和江苏电厂学习稻壳处理技术,半年左右完成了设计和招标。“用了一年时间进行设备的安装、试验,当时每个环节试验有十来次,整套设备试验三十多次才投入生产,开始逐渐为公司创造效益。”梁华明说。同时,该系统也在投入使用的第二年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稻壳内杂质分离方法在第三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励精图治辛勤耕耘数十载

1997年来到古井的梁华明在酿造一干就是15个年头,他先后在酿造车间、酿造辅助车间、采购中心等多个岗位工作历练。“工作很严谨,业务能力很强,每件事都要求精益求精,也对自身要求很严。”同梁华明一起工作十几年的崔红光评价说。

梁华明是酿造管理中心醉心于创新创造的一分子。日常工作实践中,深知专利让企业更有竞争力的酿造管理中心,早已形成了鼓励发明、支持创新的浓厚氛围。在专利申请方面,酿造管理中心全员参与,全程跟踪,制定年度、季度、月度计划,实时跟踪,每个车间还专门设置了一名专利联络人,负责收集各类员工创新、创意、发明、创造,经过筛选之后进行提炼上报。

“酿造管理中心立足于生产实践,从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上进行优化改进。截至2019年,我们中心已经获得专利155件,其中发明专利9件,这些专利为酿造生产持续改进提供有力的支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高家坤说。

近年来,在古井酿酒人的深耕细作下,酿造管理中心围绕着酿酒生产,持续优化生产工艺,逐步实现传统酿酒工艺与机械化、信息化的有效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公司迈向高质量发展。

(孙嘉伟)

新闻推荐

实地探访: 首批新发地市场集中隔离人员解除隔离

新华社北京7月7日电(记者赵旭陈旭)“这几天都还挺顺利的,吃、喝、住都挺好,很感谢这里的工作人员。现在可以回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