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口的由来 □余庭举
千年古镇长淮卫北临淮河,古代曾是水中之洲。因为当地的土质较松软,色白沙细,一遇风吹,如同柳絮飞舞,所以本地人戏称“粉团洲”。后因淮水连年泛滥,泥沙淤积,渐渐地与南岸连成了一片。秦汉时叫南仓卫,唐宋时期就形成了集镇,明代皇帝朱元璋建中都八卫,就封长淮卫。
长淮卫古镇街北头紧靠淮河坝子,有一条石板路,东西长1000米左右,宽4米左右,这条路就叫狮子口,自古以来就是外埠商人进入古镇的大道。狮子口说起来还得要追溯到4200年前大禹治水。大禹是黄帝的后代,尧舜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负责治水,大禹率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用神斧劈开荆涂二山是个例证。大禹在涂山娶涂山氏为妻,刚结婚四天,就挥泪告别了爱妻,踏上了治水的征程,从此夫妻再也没有相见,还留下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千古绝唱。一日大禹乘舟顺流自荆涂二山下,目睹了淮水泛滥,无边无际,淹没了庄稼,淹没了山陵,淹没了房屋,百姓流离失所,他悲痛万分。在咆哮的洪流中,他的船只被漩涡漩到一个大湾处,才将船靠岸,来到了一个村落(就是现在的狮子口)。大禹登上一个土高台四处观望后随口说出:“洪水猛如虎,狮子大张口。”百姓们就记住了大禹说的话,打那以后,当地百姓就把这个地方叫狮子口了。
唐宋时期,长淮卫形成了方圆百里的大集镇后,将狮子口东西长1000多米,宽4米,南北长2000米左右,宽4米的土路铺成了青石板路。据说,这些石板均是从河南安阳用船只水运过来的。青石板路铺好后,在狮子口最东边入口处20米处分别在路北设立汉白玉雄狮,在路南设立汉白玉雌狮,高3米,宽2米。在东西路两边设立高3米直径60厘米的华表柱,共24处,路两边每排12个,华表柱顶上有望天狮雕刻,寓意是一年12个月,在12个月中有24个节气。据传说狮子和华表柱落成当天,民间鞭炮从早上一直放到晚上都没有断,当地百姓自发组织了舞龙队、旱船队、高跷队进行踩街活动,以示庆祝。也就是从唐宋开始,长淮卫经济社会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楼堂庙宇拔地而起,狮子口的望淮塔高耸入云。玄帝楼、镇淮楼、朱家楼、仙人阁、吊脚楼、弘运阁、玉皇阁、周家祠堂、王家大院、陈家园、苏家园、城隍庙、东岳庙、西岳庙、南岳庙、北岳庙,民间重梁挂柱楼房遍地而起,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前来游玩。宋代大诗人苏轼一生三次来到狮子口登上望淮塔,吟唱了:“十里清淮上,长堤转雪龙。冰崖落屐齿,风叶乱裘茸。万顷穿银海,千寻渡玉峰。从来修月手,合在广寒宫。”挥毫泼墨写下了《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小人,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苏东坡在《淮上早发》中写道:“澹月倾云晓角哀,小风吹水碧鳞开。此生定向江湖老,默数淮中十往来。”王清叙写下了《长淮晚眺》:“日断长淮渺莽中,孤城突兀倚屋空,寒砧几许递秋信,渔笛一声生晚风。龙吐清云岚气白,鸦翻落日水天红。扁舟今夜宿何处?赤壁断矶芦苇丛”。程昊的《游长淮桃园》:“咫尺桃园路不迷,人家流水武陵溪。重来陌上花如昔,独向樽前句懒题。两岸青波明降雪,千山深树叫黄鹂。韶光到此无穷赏,落日垂阳满大堤”。蔡连仙的《游桃园》:“长淮两岸近桃花,绿水清波泛晓霞,茅店青旗沽酒处,春光占断野人家。”清代的熊重球登上狮子口的望淮塔写下了《长淮道中》:“舟向波心去,山从驴背分,鞭摇新岸柳,衣带远溪云。十里桃花坞,清明白塔坟。独怜今日过,风雨傍黄昏。”
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派人将先前散葬粉团洲(今长淮卫)一带的十王四妃尸骨积攒一处,合葬于中都城西北十五里的白塔湾。每年清明朱元璋都要带上眷属来十王四妃墓祭扫,因此狮子口成了他及随行的必经之路。在狮子口东出口延伸修了青石板路直到十王四妃墓地,这段路俗称“孝陵道”也称“王陵道”。明末刘丙曾做诗一首:“十王坟近古淮滨,闻说先皇凿石鳞,一自风云腾瀚海,至今波浪涌迷津,得时何伯休凭怒,失路鱼龙故迫人。稍喜浊涡由此徙,诗茅今起几家新。”
狮子口的两只狮子经过几千年的风雨洗刷,早已面目全非,只剩下路南仅有半米高的石块了。三年前,居住在狮子口的一户张氏兄弟,为了弘扬和传承家乡文化,自己拿出二万多元,从河南请回了一对石狮,又恢复了狮子口的原貌,当地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大家高兴地说:“狮子口的狮子又回家了!”
新闻推荐
□胡建兵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网站公布了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征收车辆通行费的标准。通知表示,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自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