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9摄影奖回访 | 马壮:图层下的集体与秩序
原创 马壮 罗凯 1839摄影奖
第二届1839摄影奖已启动征稿,为了让大家对1839摄影奖更进一步了解,我们组织采写了首届1839摄影奖获奖者系列访谈,希望能对他们的作品有全面的介绍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推动他们的创作。
马壮
辽宁朝阳人,2017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获学士学位并同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攻读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静态摄影与动态影像研究;2019年毕业于格拉斯哥艺术学院获一级硕士学位;同年参与创办WELLDONE艺术工作室。2017年鲁迅美术学院举办个人影像展《在红旗下》、参加丽水摄影节-作品《似曾相识》、参加学院优秀摄影奖-作品《树》,2018年参加沈阳MINI环保艺术展-作品《消费主义》,2019年参加伦敦New Contemporaries-作品《Group Photo》、参加伦敦The John Byrne Award-作品《Code》、参加纽约普瑞特设计学院Cross The Sea群展-作品《Code》、参加1839摄影奖获优秀奖-作品《无意识群体》,2020年参加学院优秀摄影奖-作品《无意识群体》。策展:2018年格拉斯哥Cannodle The Boundaries群展、2018年格拉斯哥Blank群展、2019年Moving The Mountain群展。
马壮的作品是丰富的。他很好的利用了摄影这种媒介,但又不局限于图像本身。他把图像放置到一个类似于多图层文件的最下面一层,将其作为一个底色,然后在上面叠加很多主观的表达。同时他也向下放置了作为主体的自我,从而指向更大范畴的无意识集体。
——第一届1839摄影奖终评委张晓点评
图层下的集体与秩序
作为摄影师你的主要兴趣是什么?再谈谈《无意识群体作为对象》这部作品。
谢谢1839。在目前的阶段我的主要兴趣还是主题,可能因为我个人性格的原因,我觉得我自己有一些“学院派”,所以我比较喜欢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然后进行深入研究和实验,再进行创作。《无意识群体作为对象》就是一个例子,这组作品是一步一步进行推演出来的,在我本科毕业和我读研一的时候,我经历了两次毕业典礼,大家因为留念所以会组织拍摄几百人的集体照。在集体照行为的背后,不论是纪念性质还是其他性质,我觉得这都是一个很有趣的点,所以我从集体照入手进行研究,再到群体,再到无意识行为等等,最后以集体照形式的创作进行展示,对我来讲,这不仅是简简单单的一张照片,而是我对研究的总结观点吧。
无意识群体,摄影,尺寸可变,2019 ?马壮
集体照的拍摄行为,表达了群体行为与群体心理的问题的现象。面对当下疫情,看到你的作品在上面叠加了很多主观的表达。反而是与当下有联系,听听你的看法。
我觉得集体照的拍摄行为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留作纪念,但是当这种照片能够被传播之后,目的性范围就被扩大了。所以它确实能够表达群体行为与群体心理,在当下来讲,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了各个地区支援武汉的医生在顺利返家后,领导们与其合影的集体照。对领导们来讲这是自豪的体现,对医生个人来讲这是荣耀的体现,而对我们这些观看者来讲这是民族团结的体现,这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就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所以我觉得集体照如何表达群体行为和群体心理就是取决于观看者的身份。
无意识群体,摄影,尺寸可变,2019 ?马壮
当初的拍摄难度我想是在,一段时间内要集起一定数量的人。这样的计划是怎么沟通的,还是机遇?最终呈现方式有何想法?
聚集一定数量的人有非常大的难度,我是不可能独立完成的。所以有一些照片是我在学校的毕业典礼上拍摄的,因为在这个时间段大家都会穿上统一的服装听从安排进行拍摄。还有一些照片是我在网上看见有人发招摄影助理的临时工,就是拍一个公司的集体照需要搭架子,我就联系到了发帖子的人并说了我的意图,最后没让我干活儿,还让我拍摄到了想要的素材,最后还跟着混了一顿午饭,所以有沟通,但是大多数都是机遇。最终呈现的方式是在后期进行二次创作上想到的,因为你在相机的取景器和显示屏上看到的照片和你将照片打印到相纸上看到的完全是两个感觉。所以我都是一段时间去拍摄素材,后期再在工作室里进行二次创作。
无意识群体,摄影,尺寸可变,2019 ?马壮
在做完这个作品后,你的心态和想法与做之前有什么变化?
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觉得我对当时创作进度比较满意,但是我也不认为这是终点,它只是一个阶段,还需要再往后推。
无意识群体,摄影,尺寸可变,2019 ?马壮
采编:罗凯(青年艺术家、1839摄影奖项目助理)原标题:《1839摄影奖回访 | 马壮:图层下的集体与秩序》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原创编辑部柯柯常笑健康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最新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6月28日18时,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