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青地黄 □任崇喜
暮春里,树在加深绿的成色,草在拔节自己的身高,脱去春日的姹紫嫣红。
徜徉在田野阡陌间,或者墙根下、小路边、犄角旮旯,车前草、蒲公英、马齿苋、大小蓟、地黄等的身影,会不时映入眼帘。这些草的花儿,虽大小不一,不如娇艳的春花打眼,却密集成片,旌旗招展,集结成势,蔚然成景。地黄是其中的佼佼者。
其茎紫红,直立,和黄土大地,相得益彰,自然和谐。它的基部叶,聚集为莲座状,茎上叶子互生,长椭圆形,叶面微皱,边缘带齿。花冠如绛唇初点,饱满丰盈,远看则如同喇叭状,内面黄褐色,外多紫红色,有些许的灰白色,有一种简约之美,朴素而恬静。
地黄花形似罐,花蕊蜜甜。倘若把花朵摘下来,可以从后面吮吸出甜甜的汁液,深得小孩子的欢心,时常摘来舔食。因此,人们形象地称其为“蜜蜜罐”,简单,且富有童趣。与之近似的名字,有“蜜罐棵”“甜酒棵”“婆婆奶”等。
地黄花开,一般在暮春初夏。地黄的花冠为筒状,先端开口处可供昆虫钻入寻蜜,以便为地黄传粉。因其形状像小酒壶,所以又有“酒壶花”“甜酒壶”的美誉。
我喜欢的,是“小鸡喝酒”的名字,有横生的野趣,有戏谑的意味,令人莞尔。这一朵朵小花,外观像一个朝下的酒杯,在微风中摇曳,难不成,会引得小鸡崽好奇心大动,时不时用喙试探着啄一啄,如同饮酒一般陶醉?
地黄在中国,有近三千年的栽培史,还有很多别名。
《尔雅》一名苄(音户),江东呼为苄。
“地皇”,这名字,虽然霸气,但让人敬而远之,不似它素朴的风格。
“地髓”,或许因《神农本草经》上所言:地黄可以“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老婆的脚后跟”,这个名字,可谓大俗,不知是否跟它根茎的形状有关,但农人却知道它的大用处:壮肾补阳。
对于这些名字,精博物之学、长于考证的宋人罗愿解释:“苄以沉下者贵,故字从下。地髓之名,言其功,牛奶子、狗奶子因其形似,且鲜地黄折断茎后,分泌出白汁液故名,山烟、山白菜叶形似也,酒壶花、甜酒棵味似也。”这般解释,虽有科学之道,但没有民间生动活泼的意趣。
地黄的一生,《本草图经》上说得简洁:“二月生叶,布地便出似车前,叶上有皱纹而不光,高者及尺余,低者三四寸。其花似油麻花而红紫色,亦有黄花者。其实作房如连翘,子甚细而沙褐色。根如人手指,通黄色,粗细长短不常,二月、八月采根。”
地黄的根块,味微甜、微苦,可入药。中国古人,对地黄极为重视。魏晋时期,地黄与玄参、当归、羌活,并称四大仙药,为修仙成道者的珍物。“采石上之地黄、摘竹下之天冬”,是谢灵运《山居赋》里的句子。“地黄食老马,可使光鉴人,吾闻乐天语,喻马施之身……丹田自宿火,渴肺还生津,愿饷内热者,一洗胸中尘”,被贬岭南的苏东坡,是在借北方大地的地黄,浇胸中的块垒,抒不甘之胸臆。《抱朴子》上说:“韩子治用地黄苗喂五十岁老马,生三驹,又一百三十岁乃死。”虽然有夸张之处,但也足见地黄之神奇。
唐时,地黄被传可驱赶怪虫妖物。刘禹锡的《传信方》这样记载:“贞元十年,通事舍人崔抗女,患心痛垂绝,逐作地黄冷淘食,便吐一物,可方寸匕,状如蛤蟆,无足目,似有口,遂愈。”苏颂《本草图经》中记载:“崔之亮海上方:治一切心痛,无问新久……昔有人患此病二年,深以为恨,临终戒其家人,吾死后当剖出病本。从其言果得虫,置于竹节中,每所食皆饲之。因食地黄馎饦,亦与之,随即坏烂,由此得方。”这样的故事,虽然看似荒诞不经,但未必是空穴来风。
地黄亦可做染衣颜料,不易褪色。北魏《齐民要术》中记有“染御黄法”:将地黄根茎和以熟石灰汁,捣烂搅拌,可染出皇家御用的黄色。
“黄者,中和之色,自然之性,万世不易。”《易经》上说:天玄而地黄。玄色,为深蓝近于黑之色。而我们望到的天空,为蓝色。因此,天道高远,玄之又玄,深不可测,故曰天玄。天道高远,地道深邃。我们的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根植于黄土。炎黄文化,黄帝,阳光的色彩,流经我们的河流,我们的肤色,农作物黍、稷的色泽,何时离开了暖暖的黄色?
古人取地黄之名,主因有二:一是说其最宜生于黄土地中,一是因其地下根茎为黄色,取天青地黄之意。
天青地黄,与天玄地黄,何其相似!
何谓天青?原指深黑而微红的颜色,后指端砚名贵石品。在端砚中,纯洁而无瑕疵者叫天青。“如秋雨乍晴,蔚蓝无际”,是古人对上品天青的评价。这何尝不是对天蓝的最好定义呢?蓝的天,黄的茎,上下对应,玄机无限。
在植物分类学上,地黄为玄参科植物。玄参科植物有一特性:根入土很深,吸肥能力强。
“河南居天下之中,名产地黄,人见地黄色黑,不知其未经蒸晒其色本黄,河南地厚水深得中央湿土之气而生,内含润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于斯长于斯,得到黄色大地母亲庇佑的,又何止地黄?享受太阳阳光恩泽的,又何止地黄?
作者单位:开封日报社
新闻推荐
周老师身穿新娘嫁衣赶来与学生拍毕业照近日,在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育才中学,一位身穿新娘嫁衣的老师赶来与学生拍毕业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