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前沿】愿每座城市都能温暖奔波的“异乡人”
在东莞打工的吴桂春是幸运的。
这位54岁的湖北籍农民工,因为一段留言改变了人生际遇。受疫情影响,他所在的工厂停工,无奈之下,他准备返乡。回乡前,老吴来到东莞图书馆退还读者证,在工作人员的鼓励下写下了一段留言,其中写道,“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东莞图书馆,愿你越办越兴旺,识惠东莞,识惠外来农民工。”
这段留言被拍照发到网上,引发感动和关注。吴桂春留言走红之后,数不清的人呼吁:把吴桂春留在东莞!把温暖留下来!
故事的结局圆满:在当地人社部门的帮助下,他在距离东莞图书馆不到3公里的地方找到了一份新工作,重新办回了读者证。
一位为生活奔波的农民工,一段对图书馆的深情告白,一则结局圆满的温暖故事,让外界感受到了东莞的城市温度。
从“三来一补”起家,到“世界工厂”名震全球,再到如今抢抓“三区”叠加机遇、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中心,东莞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三。东莞没有“外地人”,一直敞开怀抱拥抱来自五湖四海的打工者,而它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良的精神文化产品供给、包容友善的城市文化环境,也成为农民工爱上这座城市的理由。
吴桂春是东莞百万农民工中的一员,更是全国2.9亿多农民工中的沧海一粟。这次,他不仅成功“再就业”,还能继续走进心爱的图书馆阅读,可谓“物质精神双丰收”。这在今年的严峻形势下,更加难能可贵。
如果当初他没有写下这段留言,如果他的留言没人在乎,如果他身在另外一座城市……有太多的“如果”可能改写故事的结局。那么,故事虽然仍会发生,但只会在一个冰冷的角落尘封,像千万个农民工的故事一样湮没无闻。毕竟,2.9亿多个体让自己和自己的需求为人熟知的机会并不多。
有多少农民工和吴桂春一样喜爱阅读,并渴望城市公共文化设施一视同仁地对他们张开双臂呢?我们无从得知。《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农民工中小学文化程度占15.3%,初中文化程度占56%,高中文化程度占16.6%,大专及以上占11.1%。较之以往,大专及以上学历农民工占比显著提高。与此同时,他们仍然面临着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窘境,“喝酒聊天看手机”依然是这个群体主要的业余生活方式。他们需要更多更丰富的精神产品来点缀生活、滋养心灵。
这种需求如何满足?皆大欢喜的故事发生过一次,不代表所有的故事都照此书写。因此,当吴桂春的“幸运”不再仅是幸运,而成为理所当然时,才会是农民工这个群体真正的幸事。
这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政府部门、企业、社会方方面面的努力:出台更多惠及农民工的文化政策,推动更多文化公共设施一视同仁地向农民工敞开双臂,从生产生活的细微之处去理解、关心他们的精神需求,为他们创造更多融入城市文化生活的机会……
人们常说,图书馆是一座城市的灯塔,体现一座城市的性格和态度。和图书馆一样,博物馆、剧院、展览馆……这些城市的公共文化设施共同塑造城市品格和温度。东莞的灯塔照亮了吴桂春的路,让他感受到了温暖,给了大家感动。
愿更多城市如东莞那样,能让农民工疲惫的脚步驻足;愿每一座城市都能温暖那些奔波的“异乡人”。
新闻推荐
加强考试防疫考前防疫各地已提前14天对考生和考务人员进行日常体温测量和身体健康状况监测,并开展全覆盖的防疫教育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