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种树不见树”,别止于自查自纠

安徽工人日报 2020-07-01 03:02 大字

据新华社报道,记者近期调查发现,河北张家口坝上地区自2014年起实施的造林工程,目前有多个林带下的苗木已干枯。当地政府表示对相关问题高度重视,正在积极核查与整改。

为确保造林成活率,造林单位一般是三年工期,即一年施工、两年管护。可如今“种树不见树”,苗木成活率低问题较为普遍,这究竟是何原因?当地回应称,出现苗木枯死是由于后期管护、浇水、补植补造未能及时跟进。那么,未能及时跟进的原因又是什么?人手不足、资金不够还是压根儿没想跟进?

记者调查发现,造林不见林,“禁牧令”没有得到严格落实是重要原因之一。早在2003年,河北便在全国率先实行禁牧,为落实“禁牧令”,一些地方曾探索“舍饲圈养”“招标禁牧”“乡镇综合执法队”等多项举措,但有村民反映,向有的综合执法队交纳“保证金”后,再放牧就没人管了——养一头牛交100元,一只羊交50元。这样的情况是否属实?钱交给谁了,干什么用了,相关单位应该给出一个解释。

造林绿化是为了推进生态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而当地的造林绿化工程,更承担着为京津涵养水源的重任。生态保护本应有利于循环发展,“年年种树不见树”,不仅难以促进循环发展,还让造林绿化工程成了无止境的“烧钱工程”,既没收到预期效果,还让公共财政打了水漂。年年栽种却难以存活的树苗、大量枯死与被放养家畜啃食的苗木,折射了当地造林绿化工程的失败。植树造林需要“三分栽、七分管”,上述报道中提到的地方,管到了几分?年年种树不见树,某种角度上说,已经给出了答案。

当地称将采取措施核查整改,但对于这一问题恐怕不能止步于自查自纠,上级部门有必要及时介入,调查清楚问题的根本成因。既要查清重栽种轻养护问题,又要查清背后是否存在失职渎职等问题。造林绿化工程成了“烧钱工程”“烂尾工程”,是失职渎职,形式主义作风,还是为了利益,故意而为?

无论是植树造林,还是作风建设,都要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种树不见树,这样的事情太荒唐,相关地方必须给公众一个交代。

新闻推荐

聚 焦 疫 情 防 控北京:隔离人员中出现多例症状不报告情况

聚焦疫情防控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在30日召开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