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未成年人瞒着父母动辄充值数千甚至上万元 网络游戏公司搞了哪些“猫腻”?

大江晚报 2020-06-24 00:38 大字

“孩子利用上网课的机会,拿家长的手机给游戏充值,还偷偷把扣款短信删掉。”湖南张家界市的黄先生最近很心烦:13岁的儿子把家长账户里的1万多元充值到一款电子游戏中。黄先生家境并不富裕,夫妻俩既生气又心酸。疫情期间,一些未成年人“宅”家沉迷打游戏,瞒着父母充值,家长找网络游戏公司投诉要求退款多数未果。“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对未成年人玩游戏的时长、单次充值金额等都做了规定,但一些游戏商家并未严格落实相关规定,而是通过各种手段打擦边球。

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消费充值纠纷频发

黄先生说,发现孩子未经大人许可擅自充值,他联系公司客服要求退款。但公司表示,需要提供未成年人游戏充值时的视频影像。“本来就是孩子背着父母充值的,怎么会留存影像。”黄先生很无奈。

类似的案例不在少数。今年“五一”期间,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共收到645宗网络游戏相关投诉,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超过360%,其中有398宗为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消费投诉,主要涉及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充值家长不知情等问题。

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投诉案例中,未成年人游戏充值5000元以下的共268宗,占比为67.34%;5000元至10000元之间共75宗,占比为18.84%;10000元以上的共55宗,占比为13.82%。在139宗提及详细年龄的投诉案例中,涉及14岁以下未成年人的达138宗,占比为99.28%。

根据《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所有网络游戏用户均须使用有效身份信息方可进行游戏账号注册,且严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的时段、时长。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为未满8周岁的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同一网络游戏企业所提供的游戏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

然而,一些游戏平台疏于管理,未将相应保护措施落实到位。今年4月,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的消费调查报告称,9款手机游戏可通过成年人的第三方账号登录,实名认证流于形式;3款手机游戏在游客模式下可直接充值消费;4款手机游戏在未成年人实名认证后充值金额不受限,且退款流程复杂。

“以租代售”绕过实名制、游客模式可充值

有关部门已经对未成年人游戏时间、充值金额等进行了限制,为何未成年人巨额充值的案例还是频频发生?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游戏公司在政策落实上打折扣,对未成年玩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同时,在游戏充值的门槛设置上存在管理疏漏。

——未成年玩家可利用第三方平台绕过“实名制”监管。记者使用某安卓系统手机,在应用商城“游戏畅销榜”中下载了多款游戏进行测试,结果发现,部分游戏可直接通过手机绑定的微信、QQ或其他第三方平台账户登录。如果未成年人用家长的微信、QQ等平台账号登录游戏,游戏平台就会默认玩家是成年人。

——无须登录即可在游客模式下直接消费充值。《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在游客体验模式下,用户无须实名注册,但不能充值和付费消费。记者在苹果应用商店下载一款名为《超级火柴人高尔夫》的游戏,无须任何登录或实名制操作,即可在游戏中进行名为“获取钞票”的充值操作。

此外,记者发现,部分电商平台提供租用游戏账户服务,让未成年玩家可“以租代售”绕过实名认证步骤。在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上,记者通过搜索关键词发现,一些卖家提供“出租经实名认证游戏账号”的服务。

记者选择了一家可以出租游戏《第五人格》苹果账号的商户,并以每小时3元的价格成功登录卖家提供的账号,由于租用的账号经过实名认证,在2小时的游戏过程中也未被强制下线。记者查阅该账号的登录记录发现,今年6月以来,该账号已在国内多个城市、不同设备上登录使用过。

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的报告显示,不少未成年人充值均是通过记住家长支付密码后支付的。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指导意见明确,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充分发挥中医医疗机构哨点作用强化新冠肺炎防控措施

新华社北京6月22日电(记者田晓航)近期北京市发生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一些省(区、市)出现北京确诊病例的关联病例。为指导各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