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检查”的歪风当狠刹
黎青 作
□夏季伟
“一天能接到四五起来自不同部门的督查检查考核通知。”近日,河南某市一名扶贫干部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他所驻的村往往是检查组还没到,附近一所学校的操场上就停满了陪检人员的车,“检查主要是提问对贫困户个人信息记得准不准,一些上了年纪的村干部不得不连夜背数字。”(6月22日中国新闻网)
检查是促进工作落地落实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查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但凡事都应该有个度,过犹不及。频繁检查、过度检查,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反而让基层应接不暇,贻误正常工作的落地落实。不难想象,一天有四五起检查通知,只是准备迎检材料、陪同检查、汇报情况等工作,都会让基层干部精疲力尽,哪还有时间去具体落实工作,哪还有时间走村串户?不得不说,“频繁检查”是一种歪风,当狠刹。
那么,为何本是正常的工作检查,会突然增多?究其原因,可能有几种。一种是一些领导干部为了增加个人政绩,以检查为名,给基层增加没有必要的负担。还有一种就是“大考”在即,一些人为了表示重视,便三番两次地检查来检查去,不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只以“到此一游”为初衷。当然,或许还有其他原因,但不管出于怎样的目的,只要是频繁检查、过度检查,都会适得其反、劳民伤财。
要想叫停“频繁检查”的歪风,应多措并举。一是要明确检查考核的频次和数量,越是“大考”在即,越应该有严明的纪律和严格的检查标准。二是变频繁检查为深入落实,将检查工作变为落实工作,这样才能更准确地了解基层干部和某项工作的现状。三是从思想根源上纠正一些人的服务理念和管理思维,一项工作做得好不好,不是看材料、听汇报就能实现的,在检查过程中,要重实绩轻痕迹。同时,对于上级领导干部而言,要学会换位思考,把自己当成基层干部、当成普通群众,才能出台更加“接地气”“冒热气”的惠民政策和举措。
新闻推荐
上海的城市治理,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党建引领之下,实现党建网、区域网、共治网、智能网相互贯通的“四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