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着一辆车 我们为何能无限脑补
□李晓亮
“私家车数月无人认领 家属:车主曾在抗疫一线帮忙,后来发烧已去世”,此文曾火爆网络。都说有图有真相,这当初还配视频,拍摄者煞有介事,细节丰富,不由你不信。而仅隔一夜,“车主”现身,请人开走几月没挪窝的车,并发声明,保留追责权利。视频发布者,自然表示,“车主健在”是乐见的,本意也希望车主安好,愿意担责。
真相如何,只有权威调查可解迷局。但估计不了了之,因车主未报警,还是发布者联系的网警。这事为网友提了个醒,为何多数人都自觉代入发布者的主观视角?齐齐对着一辆久未挪窝的车,脑补一个热心公益抗疫英雄不幸病亡的悲情故事?
当然有杜撰剧情、先入为主的误导因素,但最主要还是这符合民间鸡汤、有煽情泪点,是另一种消费公众信任的爽文套路。而发布者显然深谙此道,所以宁愿“错信”所谓家属,单方面宣布乌龙“死讯”。
为何深信不疑,也因生活中不缺美好瞬间,比如曾有过武汉小区的“窗帘连续剧”,网上也一度以为主人不测,后房主现身报平安。这次虽是乌龙,好在车主平安。欣慰之余,也应自省,反转中复杂况味,说明生活并不如剧本。那些导演冲动的自媒体,最好压制下去,否则真可能闯祸担责,悔之晚矣。
新闻推荐
据《北京青年报》6月21日报道,为了向市民提供更加放心的服务,北京的快递企业、外卖企业、网约车企业近日陆续安排快递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