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个人信息在法治轨道上“奔跑”
“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6月15日开庭审理。因不愿意使用人脸识别,浙江某大学副教授郭兵以侵犯隐私权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告上法庭。记者从该案代理律师、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张延来处获悉,下午1时许庭审结束,案件将择期宣判。
“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有“抛砖引玉”的功效。公众暂时尚不清楚案件审理的过程与结果,但是有一点可以形成共识,“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将会让人们更加关心“自己的脸”,同时更加关注对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通过典型而有代表性的案件,让公众进一步认知与了解,起到一种普法的效果,有利于增长法律素养和法治精神。
我的“人脸”成为别人的“商品”。2019年9月,记者发现,在网络商城中有商家公开售卖“人脸数据”,数量达17万条。这些“人脸数据”涵盖2000个人的肖像,每个人约有50到100张照片。网络商城运营方已认定涉事商家违规,涉事商品已被下架处理。诚如有关人士所言,从网络出售个人“人脸数据”这个情况来看,属于侵犯公民的肖像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安全,尤其是在出售时没有获得公民许可。
让个人信息在法治轨道上“奔跑”。目前,《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已经启动。正如郭兵所认为的,希望该案能对这部涉及个人敏感信息的立法有影响。这应该是“人脸识别第一案”最大的衍生价值。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量身定制的法律可以进一步筑牢个人信息的“护城墙”,更好地引领美好生活。
□王旭东
新闻推荐
又是一年端午时,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