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他用一生编写云南———读袁嘉毂《云南历史大事记》

宜宾晚报 2020-06-22 10:37 大字

曾在七月游历昆明,不冷不热,不湿不燥,满心惬意间想到那句“昆明腊月可无裘,三伏轻棉汗不流”。近来读大学士袁嘉毂先生的《云南历史大事记》,文言通俗兼具,史料丰富而独具一格,可以窥见袁嘉毂先生国学之深厚功底。

袁嘉毂是云南有史以来第一位状元,治学严谨,一生清贫。这本书原名《云南历史大事》,凡十四卷,是袁嘉毂先生应云南通志馆之邀而作,并诚挚坦言:“吾中国人也,读中国书,应有光大中国之作以报中国。”1935年成稿后,曾被收入《新纂云南通志》。袁嘉毂在编写此书时,颇具现代写法,令人惊叹。他摆脱史料一贯的按年代陈述,不受朝代等因素限制,按照云南的政治、文化、经济以及社会发展变迁为脉络,洋洋洒洒,将滇云历史分为上古代、中古代和近古代三段,记载描述了唐尧甲辰(公元前2357年)到清宣统三年(1911年)间云南的历史大事。这种打破王朝体例的写法,也是历史上的首次。袁嘉毂以历史事件为纲,注重民情风俗和地方掌故,经考证、记述,完成了这部编年史,被李士厚称之为“集滇省通史之大成者”。

袁嘉毂出身书香门第,自小饱读诗书,“家藏万卷善本书”即如是。他秉承父亲爱动手抄书的习惯,长期临帖和抄写,奠定了扎实的书写功底和史学功底。后来随着他年龄增长,他的书法也著称于世,兼王羲之与欧阳询所长,世称“袁家书”。他是云南石屏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时,考取进士、经济特科一等第一名,历任学部编译图书局局长、浙江提学使及浙江布政使等职。1923年任东陆大学(云南大学前身)教授,直到晚年。除了这部编年史,他平素著有《卧雪堂文集》二十二卷、《东陆诗选》等。撰写《云南历史大事记》期间,他深情地写道:“吾生云南,壮而游,老而归,六十年读云南书,应有光大云南之作以报云南。”

袁嘉毂擅长文章,在他年仅10岁时,就显现才华。他以“而慎于言”一句破题:“君子之言,不必敏也。”取字之神,令当时云南学者陈荣昌大为震惊。15岁时,袁嘉毂开始接受官学教育。到21岁时,在岁试中名列第一,遂去往五华学院深造,后来又成为经正学院的高材生。

光绪二十九年,32岁的袁嘉毂在京参加光绪癸卯春闱会试,考取136名中的第一。后参试夺魁,成为经济特元。再后,出任翰林院编修,还在同年秋闱时,任各省乡试试卷官。1904年时,赴日本考察学务、政务一年。回国后,专管教科书编写,其后的四年里,招揽翻译家严复、金石学家罗振玉以及大学问家王国维等人,为我国大中小学编译出版了大量新式教材和参考书。

1911年辛亥革命后,他回到云南,先后担任云南省图书馆馆长和云南大学教授等职。他在《云南历史大事记》中有这么一句气势磅礴的话:“磐磐三迤,悠悠万年,山川草木,口口珍宝,如躬洒扫,如造交代册,以就正于有道。”他于1937年年底,溘然长逝,满怀“爱滇君子,谅其心,协其力”的仁厚,走完了从书生到状元,又从状元到学者教授的一生,终年66岁。他留给我们一本宝贵的《云南历史大事记》,让我们含泪捧读的同时,铭记他高尚朴实的治学精神。

新闻推荐

防疫养成的好习惯需要定格

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级别已调整至二级。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首都安全,北京再次进入战时状态,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