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汨罗江畔端午节 □张闽生

蚌埠日报 2020-06-22 09:03 大字

我是湘北小城汨罗人,汨罗是我情之所系、魂牵梦绕的故乡。说起我国人民传统节日之一的五月初五端午节,分享体验在千年习俗端午节里划龙舟、吃粽子的快乐喜悦,就不能不提及我的故乡汨罗——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南部的一个县级市,还有那条奔流不息、声名远播、战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屈原曾经怀沙自沉的汨罗江。

汨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春秋时期是罗子国都城,秦代置县,南北朝设州。自唐代并入湘阴后,历经五代、宋、元、清、民国时期。1987年撤县建县级汨罗市,因其境内有汨水、罗水会合,其下游名叫汨罗江,汨罗市因此得名。

耳熟能详的文学家、政治家屈原是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末期楚国人,官居三闾大夫。他忧国忧民,经常直言进谏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顷襄王听信谗言,将屈原流放到汨罗江。流放期间,屈原行吟泽畔,询问苍天,倾听民生,时刻思考国家大事、关注国家危亡。眼看国君亲近小人,不听忠言,腐化坠落,一度兴旺富强的祖国一步步走向沦亡,屈原心情纠结愤懑,奋笔写下《离骚》《九歌》《九章》等诸多名篇名句,被无数爱国爱民的仁人志士所传颂。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痛惜山河破碎、国家消亡,最终于悲愤交加之中,于当年五月初五怀沙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投江后,沿岸村民、渔民悲痛不已,大家闻讯竞相划船赶往屈原投水处寻找打捞他的遗体。因担心江河里的鱼鳖吞食、损毁屈原的身体,人们纷纷回家拿来糯米饭团投入江中、喂食鱼虾。此后每年端午期间,人们都到汨罗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这位爱国诗人,赛龙舟、吃粽子等端午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宁荒一年田,不输一年船”。汨罗因屈原而闻名世界,划龙舟可以说是一项全民运动,汨罗江畔每一个村庄都有实力组织一支龙舟队伍,龙舟运动已经融入日常生活,成为一种常见的体育锻炼方式。记得当兵入伍十多年后,故乡政府建设了汨罗江国际龙舟竞渡中心,每年端午节举办汨罗江国际龙舟节,形成了富有文化内涵的竞渡运动,而“汨罗江畔端午节”也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龙舟竞渡如今在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传播并广受欢迎,汨罗江上千舟竞渡、万众欢腾的紧张、欢快场景对我而言更是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你看啊,水面波光粼粼,鼓声号子响起,一艘艘龙舟疾驰而过,船两端的鼓手舵手神情专注,健壮的划手跟随鼓点划桨,挥汗如雨,整齐划一。

再端详、观摩那一个个情绪亢奋的参赛划手,人人手臂伸直,控制好划动幅度,腰板挺直,跟着节奏前后摆动,避免与其他队员碰撞,手中上下翻飞的船桨让龙舟快速挺进、冲击。而江岸上观看比赛的群众市民早早从四面八方赶来,各自占据有利地形,人头攒动,挤挤挨挨,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那边,江中龙舟飞驰、划桨翻飞,而岸上的人们更为自己钟爱、喜欢的竞渡队伍精彩表现热烈欢呼,江中江岸,呈现绝佳的竞技场面和热烈状态。

转业地方工作多年后,我欣喜地看到,自2008年开始端午节正式列入国家法定节日,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将中国端午节列为《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不知从何时起,端午节早已流行于朝鲜、韩国、越南、日本、新加坡等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众多国家。

厚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拂去历史的云烟,掸落鏖战的尘埃,一尊伟岸的独行者身影从遥远的两千多年前渐行渐近。一个人与一个节日、一种民俗关系如此之紧密,中国历史上唯此一人——屈原!

又逢端午,遥祭屈原。屈原,他不仅是一位让世代中华儿女年年记起的先祖、一个让历代文人仕子朝诵夜吟的巨擘,也是中华民族的一根铁骨和我们这个民族灿烂精神篇章中的一个厚重的标题!

我爱汨罗江,我爱端午节,也爱在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日里深深缅怀讴歌那位忧国忧民、怀沙自沉于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

新闻推荐

《瞭望》刊发文章:污染治理岂能沦为污染转移

新华社北京6月21日电即将于6月22日出版的2020年第25期《瞭望》新闻周刊刊发了记者邬慧颖采写的文章《污染治理岂能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