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浴兰 北京朝阳 梁文俊
浴兰,是古时端午的一大习俗。在古人心目中,端午是毒日、恶日,此时气温飙升,蚊虫滋生,霉菌繁殖,瘟疫易流行。智慧的先民便用兰草汤沐浴,以祛病驱瘟、避邪禳灾,故端午节又称浴兰节。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汉代《大戴礼》:“午日以兰汤沐浴”。
浴兰之“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别名大泽兰、孩儿菊等,多年生香草,可煎水沐浴。清代张秉成《本草便读》:“佩兰,功用相似泽兰,而辛香之气过之,故能解郁散结,杀蛊毒,除陈腐,濯垢腻,辟邪气” 。浴兰汤其实就是一种中草药浴,但沐浴之“汤”冠以“兰”名,平添了雅致浪漫。后人端午时也煎蒲、艾等香草沐浴。《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
古诗词中的端午“浴兰”,精彩纷呈。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这是唐代元稹《表夏》中的诗句,是说,自屈原于汨罗投江殉国后,每当端午节这天,人们总是记住传下来的习俗,用兰草烧水洗澡,用彩绳扎裹碧绿的竹叶粽。
宋代欧阳修《渔家傲》:“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词中形象生动地写了端午节人们沐浴更衣,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饮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的情景。
苏轼《浣溪沙·端午》:“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词中展现了一幅宋代女子彩线缠臂、小符挂髻、芳香驱毒的沐兰浴风俗画。
清代董元恺《清平乐·咏菖蒲葫芦》中“共喜兰汤浴罢,携来备觉芬芳”句,描写了端午节沐浴兰汤的乐趣和快感。
有意味的是,宋代词人吴文英根据端午节沐兰汤习俗,首创了《澡兰香》词牌。他的《澡兰香·淮安重午》词,抒写了端午时节在淮安怀念一位能歌善舞的伊人的情怀。词中写道:“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词意是说:和风吹拂,燕生新雏;细雨纷纷,正是梅熟。家家帘幕低垂正在高悬的午镜下用兰汤洗浴。句中的“帘幕”,是设以避人的帐幕,“午镜澡兰”是室内情景,这显然是词人看到家家帘幕低垂而引起的联想,他想自己所思念的人这时也正在洗浴吧。词中“午镜澡兰帘幕”句,正是词牌的由来。
本版摄影广州梅州心飞扬
新闻推荐
北京对六类人群“应检尽检” 已累计进行核酸检测采样229.7万人
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记者吴文诩)在20日下午召开的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