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南京传》

淮河晨刊 2020-06-17 08:32 大字

上期提要:太平天国带给南京城的伤害实在太大。不过说归说,诉苦是诉苦,作为封疆大吏的两江总督,只有把现实状况说得不堪一些,才有可能突出自己的政绩。事实上,城市面貌正在好转,已经有了变化。

楼船外,游船还有很多花样,有小边港、火食船、摸黑船,摸黑船为晚清独有,专门用于夜游。流落他乡的秦淮名妓,战后纷纷返回,可惜人老珠黄,风光不再。邻近的扬州也饱受战乱蹂躏,加之盐务改革,众多盐商破产,依附于盐商的扬帮妓女纷纷涌入南京,一枝独秀,“风流薮泽,全属扬帮矣”。

依靠科举的踊跃,依靠秦淮河灯红酒绿,显然还解决不了南京的问题,改变不了南京现状。李鸿章当了两江总督后,在南京大搞洋务运动,最著名的就是金陵机器制造局,迈出了实业救国第一步。他的理想是把南京变作一座工业化城市,向洋人学习,发展工业,尤其是发展军工业。李鸿章认为“目前之患在内寇,长远之患在西人”,因此主张要保留湘军和淮军,不只在于“靖内寇”,更在于“御外侮”。与自己的老师曾国藩相比,他这种判断,似乎要高出一筹。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人逼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南京人对这个条约具体怎么回事,也弄不太明白,反正兵临城下的英国人走了,事也就完了。1856年,又有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次是和英法两家同时干仗,还是输得一塌糊涂,又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其中第十条规定长江一带各口,英商船只俱可通商。法国提出要求,要将南京辟为通商口岸。好在当时南京处于太平军控制,清政府在天津签订的这个条约,根本实现不了。太平天国灭亡,英法公使分别召会清廷,以《天津条约》为依据,提出“将江宁地方,安置埠头,为通商之所”,并称已“派员前赴江宁,察看沿河地方,择取何处便于贸易,即将该地指定,并将地址四至丈量明白,按立界碑”。

清廷无奈,只能派员会同英法官员前往实地勘察,同时拟将江宁织造署改为南京海关。没想到太平天国之祸乱,已把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弄得面目全非,映入眼帘的是:

人民之死亡转徙者不可胜计,屋宇之存者十不及三四,疮痍残败之状几于目不忍视。

英法公使遂认为此时的南京,在通商上并无多少价值,于是只大致指划“狮子山城河之间”为备用之地,并未提出设立租界的要求,南京的开埠因而被搁置。以当时的社会舆论而言,当然是一件好事,躲开了“夷化”,避免了帝国主义的入侵。当然,相对于城市发展,也可以说南京失去了一次机会。

再往后,到了1868年,美国旗昌轮船公司在下关河西宗泰字铺设立了“洋棚”,方便旅客上下。1877年,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买下旗昌洋棚,保守的清政府担心此地有了轮船码头,会再次引起列强觊觎,只允许南京港进行客运,不允许货运,所以这些“棚厂”在当时只能算是简易码头,又设栈房供乘客候船,乘客用小划子往采江心接送。1882年乡试,南京作为江南考场,共有两万名考生从水陆两路到达,结果乘轮船前来的考生在下关登岸,因小划子翻沉,溺毙多人,本地绅士数十人便联名上书两江总督左宗棠,要求速建码头。

左宗棠碍于清廷态度,要求在呈文中“切勿说出码头二字,缘非通商处泊岸,例不准设码头也”,只能称其为“功德船”。“功德船”的出现,使南京港具备了轮船停泊作业能力。随着港口运输能力的增强,清政府不允许在下关设码头的规定,已成空文。1895年,张之洞主持修建了一座公用轮船码头,称为“官码头”,仍不允许轮船在此装卸货物,但每年上下旅客,已达十万人左右,下关商市逐渐兴盛起来。

南京的航运条件本来十分优越,海轮可以直达。1895年的《马关条约》之后,列强获取在华铁路修筑权,资本输出增多,开辟南京为通商口岸的愿望变得强烈。清朝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专门致函清政府,强调南京应当与汉口和九江一样开放。1899年5月1日,本应在1858年就开设通商口岸的南京,终于正式开埠,金陵关开关,地点就设在下关。金陵关成立之初,曾悬榜招贤,没一个中国人敢于应招,后来虽有华人参加,职位均比较低。当时中国尚未有专门人才培养,税务司和重要职员均由外国人担任,实权长期掌握在税务司英国人安格联手中,金陵关的会话办事公文来往,都以英文为主。

南京口岸未设租界,也没有工部局等组织,金陵关成为列强在南京利益的代表。清政府在下关设立商埠局,将金陵洋务局改为两江通省洋务局,管理口岸事宜,金陵关中也派中国人担任监督,这个监督无实权。各国纷纷在下关江边建造码头,经营客货运输,沿大马路一带设店经商。很快巨贾云集,商铺林立,随着外商增多,进出口贸易增加,下关地区开始繁华起来,“南有夫子庙,北有大马路”,一向落后的城北下关,突然有了一个可以让南京人看热闹的新地方。

事实上,只要没有战乱,南京城市现代化几乎不可阻挡。金陵关开埠之前,也就是1895年,张之洞下令修筑江宁马路。这条马路自下关轮船码头,经仪风门和鼓楼,直抵汉府街的总督衙门。马路用砖石铺设,石料由绿营兵采自紫金山,参照上海租界的马路标准,路幅六米至九米,大部分是砂石路面,个别路段还是木块路面。不少路段晴通雨阻,只能通行马车和黄包车,也只略优于土路,即使这样,江宁马路大大改善了城区交通,成为后来南京大马路的起点。

旅客自下关轮船登岸,行李物件需要车辆运输,成泰马车公司应运而生。那年头还没汽车,马车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成泰公司由上海昇大马车行承办,南京的商人刘逢霖等招集商股,纠合股本洋银一万元,置办马车数百辆,极大地方便往来行人。江宁马路的开通,直接带动了城北经济,沿着马路,商民房子盖了起来,店肆林立热闹逾恒。张之洞在给朝廷的奏疏中,十分兴奋地汇报修路成果:

三月以来,贫民食力者,竞造手车,以为生计,往来如织,马路两旁,小民购地造屋者日多,不过三年,可成街市。

江宁马路是晚清南京很好的一个市政建设,它直接关系到了民生,造福南京人民。除了这条让南京人引以为豪的大马路,到了1909年,南京又有了一条市内铁路,取名宁省铁路。在此两年前,上海到南京的铁路建成,这件事非常重要。上海一向是南京下属的下属,过去几十年,上海飞快发展,城市化发展速度惊人。沪宁铁路的开通,以及即将开通的津浦铁路,这两条铁路改变了陆路交通布局,使南京成为长江下游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南洋劝业会最后择址南京,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水陆交通便利。

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在一百多年前,似乎就得到了验证。1909年建成通车的宁省铁路,彻底改变南京交通状况。

下期看点: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人逼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南京人对这个条约具体怎么回事,也弄不太明白,反正兵临城下的英国人走了,事也就完了。1856年,又有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次是和英法两家同时干仗,还是输得一塌糊涂,又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其中第十条规定长江一带各口,英商船只俱可通商。法国提出要求,要将南京辟为通商口岸。

新闻推荐

“墨子号”实现无中继千公里量子保密通信

新华社北京6月16日电(记者董瑞丰徐海涛)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一支联合科研团队近日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

 
相关推荐